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豫西梆子靠山簧 庄稼佬也会唱几腔
履坦途 承祯道貌岸然
入官场 紫阳造福一方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2 年 5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履坦途 承祯道貌岸然
入官场 紫阳造福一方
□徐晓帆 赵荣珦
  且说唐玄宗崇道不遗余力,对道士亦高看一眼,待为上宾。唐开元年间(公元713年—公元741年),张果老云游四方。唐玄宗听说后,即命人接他到东都洛阳,让大臣把他抬进宫中,自己以大礼相迎。唐玄宗向张果老询道问法之后,又下诏封张果老为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张果老后被人称“八仙”之一。唐玄宗还封已故道士王友真为银青光禄大夫,召拜道士尹愔(yīn)为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兼知史馆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唐玄宗对道教茅山宗情有独钟,先后拜司马承祯、李含光为师,并在宫中亲受法箓,成了道士皇帝。

  司马承祯,洛州温(原洛阳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法号道隐。他自幼学道,隐居嵩山,符箓、辟谷、导引、服饵等法术高深,成为茅山宗第四代传人,后到天台山玉霄峰隐居,号白云子。这年唐玄宗登泰山封禅后,回到洛阳又召见司马承祯问道,司马承祯提议五岳各建置一座真君祠,正中唐玄宗下怀。司马承祯见皇上高兴,乘机提出告老还山,仍到天台山隐居,唐玄宗允准。

  茅山宗深得唐玄宗重视,但司马承祯却向往清静自然的生活。这次回天台山,他安下心来,修身养性。不料,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唐玄宗又召他到京师问道,且深感路途遥远不便,命他在河南府(府治洛阳)济源县王屋山建阳台观住持修炼,以便随时听诏。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司马承祯在阳台观去世。据称,当日“有双鹤绕坛,及白云从坛中涌出,上连于天,而师容色如生”。唐玄宗下诏封司马承祯为银青光禄大夫,号一真先生,并由韦渠牟为其作传,御制石碑,立于桐柏山顶;又下诏将其在南岳衡山的旧居白云庵改名为“降圣观”,以示崇敬之情。

  茅山宗还有一名道吴筠,字贞节,他在嵩山修道、隐居多年。唐玄宗闻其大名,曾多次召他,并在长安建道观让其住持。但吴筠不愿受约束,终未就职。

  茅山宗在官场上颇有建树的道士为胡紫阳。胡紫阳为南阳人,9岁时即出家入道,12岁时辟谷休粮,后入嵩山拜师李含光,修炼上清大法,“常吸飞根,吞日魂”,成为茅山宗第六代传人,闻名东西两京。唐玄宗听说此事后,即召他入宫。胡紫阳禀奏了上清大法的通灵应验,唐玄宗倍加赞赏,旋即任命其为道门威仪和天下采访使。不久,唐玄宗又诏命其为汉东(今湖北随州)太守。

  汉东,有“神农故里”之称,“神农九井”,唐时尚存。因此,凡来此地做官者,都有一种神秘的自豪感。胡紫阳因是道中之人,更有一种秉乘上古灵妙的感觉。一就职,他便在太守府的苦竹院建餐霞楼作为修炼之地,又亲栽两株桂树,在常青树下运气修炼。

  胡紫阳为官清廉,主事公道,政绩卓著,造福一方,百姓口碑很好,朝廷也很欣赏。他身为道人又是好官的故事传播开来,一时从其学道者络绎不绝,直接拜师为其门下弟子的就有三千多人。更有意思的是,与汉东临境的郡守也移风向道,前来领教。有时,这些郡守乘车御马光临,却见胡太守正闭目打坐,他们只好恭恭敬敬等候,或与其他学子一样屏气修行。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敕令扩建的东都太上玄元皇帝宫(上清宫,简称玄元宫)竣工。玄元宫集皇家宗庙、国立道教大学和国家级道观于一体,首席住持一职非高师大德之人担任不可。为此,玄元宫掌教人曾三请胡紫阳入宫任职,胡紫阳却三次推辞。唐玄宗听说后,不得不亲自下诏,责成胡紫阳荣赴其任。胡紫阳只好上任。

  胡紫阳荣任玄元宫首席住持后,一一改革了玄元宫所有的规仪,道教新风频吹,得到唐玄宗的认可和朝野的支持。他致力于生徒的素质培养,并发动生徒缮写开元年间编成的大型道教丛书《三洞琼纲》,后将其分藏于东西两京玄元宫和天下各州著名宫观。

  由于玄元宫事务繁杂,胡紫阳积劳成疾。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秋,他奏报唐玄宗,以疾请辞,唐玄宗只好应允。胡紫阳已卜知自己的大限将临,就示意他的弟子,要生归南阳故里。离开东都这一天,他作了一次自我祭祀,其《自祭文》说:“神将厌予,予非厌世。”然后,他平躺在已准备好的平肩舆里,穿过都城南行。消息传出,东都的官人百姓倾城而出,一直将其护送到龙门山下。

  当行至叶县境内暂住在王乔祠时,胡紫阳溘然长逝。胡紫阳后被葬于南阳城东的新松山,大诗人李白为其作《汉东紫阳先生碑铭》,后传于世。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