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5版:2011洛阳科技领军人物风采展示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河洛文化创意产业先行者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5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文化创意产业先行者
——记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武
  人物档案

  洛阳牡丹瓷创始人、清华大学在读MBA、河南省工艺美术师、 洛阳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洛阳牡丹瓷研究院院长、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2年4月,著名学者叶鹏(左一)与著名画家王绣(右一)为洛阳牡丹瓷博物馆揭牌
  牡丹瓷创始人李学武在洛阳市工艺美术学会暨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庆典上讲话
  洛阳牡丹瓷生产基地——牡丹宫
  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团队
  2011年10月,中央把文化强国提升到国家战略,这给洛阳发展河洛文化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以洛阳牡丹瓷创始人李学武为代表的一批民间文化产业推动者,正以河洛文化创意产业先行者的角色,让深埋于地下的宝贵文物浮上来,让记载于书籍中的河洛文化走出来,让湮没于历史尘埃中的文物活起来,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而努力着。

  颁奖词

  他自幼与牡丹结缘,呕心沥血三载,创造中国陶瓷艺术的新派别“牡丹瓷”;他让国色天香永恒绽放,填补了我国工艺美术品和特色旅游纪念品的空白;他延续了中国陶瓷工艺衍进发展的历史,国花相遇国瓷,定会演绎传奇。

  获奖感言

  感谢各位领导,感谢各位评委。今天,我获此殊荣,非常激动,倍感鼓舞。作为我市文化创新产业的代表——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在众多专家教授指导下,取得了快速发展,但这远远不够。今后,洛阳牡丹瓷将继续深挖河洛文化精髓,制作出更多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作品,并努力把它们打造成一张张洛阳名片,为文化强市作出积极的贡献。

  牡丹瓷填补工艺美术品和特色旅游品的空白

  洛阳是闻名世界的古都,每年吸引了数以千万计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这些游客在洛阳凭吊怀古、欣赏牡丹、行走在山水间,离开洛阳往往要带走具有洛阳特色的纪念品,把对洛阳的美好记忆长留心间。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洛阳旅游商品市场上缺乏有分量、有代表性的特色商品。如何让洛阳旅游商品成为中外游客爱不释手的必买品?这是政府、学界、企业家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令人欣慰的是,牡丹瓷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憾。

  牡丹瓷,是继中国“五大官窑”之后出现的独具洛阳文化特色的新派陶瓷制作工艺,是中国古老的陶瓷文化与悠久的牡丹文化有机融合的新派美术瓷种。

  它形象逼真地再现了牡丹的形态、神韵、色彩和特殊寓意,既体现了牡丹的雍容华贵,又兼备了瓷器的典雅古朴。它的出现,填补了我国工艺美术品和特色旅游品的空白,延续了中国陶瓷工艺衍进发展的历史。

  谈及牡丹瓷,就不得不说它的首创者——洛阳人李学武。

  土生土长在九朝古都的李学武,自小就有浓厚的牡丹情结。1996年转业后,他在工作之余常到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湖南醴陵参观瓷器的制作工艺。随着眼界的开阔,他萌生了把牡丹和瓷器结合创作出富含牡丹文化和瓷文化艺术品的想法。

  2007年开始,李学武大量观摩牡丹资料,向众多专家学者请教。2008年4月,他开始遍访全国名窑,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和河南汝州、禹州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印。

  2009年12月,他最终以瓷为依托,开发出以洛阳牡丹为蓝本、纯手工制作、枝叶逼真的牡丹瓷。2010年4月,首批牡丹瓷产品在洛阳牡丹花会上登场,成为花会期间引人瞩目的亮点。

  精湛技艺制作出大美的作品,也帮助李学武和牡丹瓷获得了一系列荣誉——

  在2010河南省第六届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李学武的牡丹瓷艺术作品,得到了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2010年8月,在河南省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上,李学武的牡丹瓷作品“盛世洛阳红”获得了大赛金奖。2010年11月,李学武的牡丹瓷作品“繁荣鼎盛”在郑州国际收藏品、工艺品设计大赛上一举夺魁。

  此外,公司研发生产的系列牡丹瓷工艺品,荣获2010年“中国名优产品”;2011年4月,洛阳牡丹瓷系列产品获第2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2011河南伏牛山旅游商品博览会金奖;2011年5月,洛阳牡丹瓷系列产品之姚黄牡丹花盘荣获2011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最佳工艺奖。

  新产品刚刚投放市场,就表现出一种不可抵挡之势,在古都乃至全国迅速蔓延开来。

  牡丹瓷为发展牡丹文化产业提供蓝本

  多年来,洛阳把发展牡丹文化产业作为传承弘扬河洛文化的一个抓手,围绕把洛阳打造成世界牡丹生产中心、牡丹观赏中心和牡丹文化传播中心的目标,逐步形成了一条牡丹文化产业链。

  李学武创作的牡丹瓷,就是最具河洛文化产业代表性、发展速度最迅猛、最具发展潜力的文化产品之一。

  李学武创造性提出了“挖掘、传承、创新、产业化”牡丹瓷产业化发展之路,为我市牡丹文化产业化提供一个示范。

  李学武说,自2009年12月试制出第一批产品,至今已发展到15大系列千余个品种,今年预计产值将再创新高,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三年时间,洛阳牡丹瓷从无到有,发展成为业界知名的文化产品,不但被河南省政府作为省礼,还走进港澳、走出国门,成为海内外华人竞相收藏和馈赠的高雅礼品,在洛阳当地创造了单系文化产品销量的奇迹。

  目前,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北京、上海、天津、郑州等地设立8个品牌连锁机构。李学武表示,今年公司将在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泰国、新加坡、英国、意大利等海外市场设立8个国际品牌连锁机构。

  此外,公司将在伊滨区辟地100亩规划建设洛阳牡丹瓷创意文化产业园,将建造牡丹瓷艺术馆、牡丹瓷工艺培训学校、牡丹瓷文化休闲体验中心、牡丹瓷生产制造基地、木雕工艺和包装工艺厂等项目。

  李学武坚持包容开放合作,与清华美术学院合作创立牡丹瓷研究院,并牵头成立了洛阳市工艺美术学会。

  今年4月6日,李学武精心筹建的洛阳牡丹瓷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主要展出历代牡丹纹饰文物以及牡丹瓷艺术精品,在这里展示内容包括牡丹与陶瓷演变历史、牡丹瓷传统艺术特点及制作工艺流程、洛阳牡丹瓷艺术品,还特辟牡丹瓷制作工艺观光区。

  在开幕式上,牡丹瓷博物馆特邀著名画家王绣、索铁生、吴非等,在陶瓶素坯上现场绘制牡丹,让国粹陶瓷与国花牡丹融为一体,为牡丹瓷博物馆开馆增墨添彩。

  目前,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洛阳乃至中原地区第一家大型工艺美术股份企业。李学武在牡丹瓷产业化上的成功,为我市发展牡丹文化产业提供了一个参考蓝本。

  为净化当前我市牡丹瓷市场、保持当前牡丹瓷产业良好发展态势,今年4月,市政府特意做出决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规范牡丹瓷生产经营秩序活动,为李学武开创的牡丹瓷产业保驾护航。

  打造河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做客河南电视台“十八谈”时指出,洛阳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大多数都记载于书本之中,埋于黄土之下,在地上能看到的好东西很少,文化旅游资源还没有转化成发展优势。洛阳只是一个旅游的通风口,还没有形成聚宝盆。

  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把洛阳的历史文化进行“活化”,通过一些工程措施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让深埋于地下的宝贵文物能够浮上来,让记载于书籍中的河洛文化走出来,让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文物遗址活起来。

  随着在牡丹瓷产业化上的成功和对发展文化产业认识的不断深化,李学武对洛阳发展河洛文化产业的思路也逐渐清晰,他的发展目标也更加宏大。

  他说,洛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历史名人众多,完全可以打造一个集河洛文化的各种元素符号为一体的国际河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他是这样设想的:在产业集聚区,通过对包括瓷器、唐三彩、洛阳绣、澄泥砚等各种河洛文化符号,通过生产展示、文艺表演和动漫影视等形式进行外在表现,让外来者在这里能够感受河洛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牡丹瓷外,李学武在河洛文化中继续寻找灵感,以现代人审美眼光挖掘文化资源蕴含的价值。今年3月30日,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举行创意新品发布会,创意花盘、唐韵仕女、卢舍那大佛、洛绣丝巾和办公日用品等5款蕴涵洛阳元素的牡丹新品“亮相”,标志着洛阳牡丹商品再添“新丁”。

  立足“千年帝都 牡丹花城”,李学武还首次大胆提出了“让洛阳成为一座城市艺术馆”的建议。具体内容就是:以整座城市为载体,进一步挖掘遴选洛阳优秀文化元素,采用平面、立体、多媒体和数字化等表现形式,在城市道路出入口、建筑物、公园景点等视觉环境内,设计以唐三彩、洛阳牡丹、洛阳牡丹瓷、洛阳青铜器等工艺为主导的大型艺术群雕、浮雕、壁画、雕塑小品以及多媒体展示节目等。

  “让游客一进入洛阳,就犹如步入文化长廊和艺术圣殿。”热爱家乡的李学武,这样描述他的理想。

  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打造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一项重要使命。这为洛阳发展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预示河洛文化发展将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发展河洛文化创意产业“天时、地利、人和”皆具备!

  李学武最后说,当前中央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洛阳全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这给他所构想的国际河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带来了莫大机遇。而今,他已经开始为打造国际河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积极地努力。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开始与洛阳其他文化产业企业共商合作发展大计。

  “争创一流工美企业,打造知名文化品牌。”为了实现这一美好愿景,李学武将继续率领他的团队,在河洛文化创意产业的道路上,铿锵前行!              (李松战/文 李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