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颗 粒 归 仓
保持清醒忧患 狠抓工作落实
体制革新、机制创新,激发旅游产业活力
全国十家 洛阳占俩
务实重干抓落实 提升群众满意率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6 月 11 日 星期    【打印】  
颗 粒 归 仓
——卢展工洛阳调研纪行之一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偃师市翟镇镇麦收现场亲切慰问农机工作者。 记者 曾宪平 摄
  本报记者 孙自豪  

  丰收喜悦满田野,一颗一粒尽归仓。

  在“三夏”生产的关键时期,6月5日至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省委常委、秘书长刘春良,副省长刘满仓和市领导毛万春、李柳身等的陪同下,深入我市调研夏收、夏种、夏管工作。

  麦子收成怎么样?农机保障有没有问题?夏种工作进展如何?三天时间里,卢展工一路风尘仆仆,深入汝阳县上店镇、偃师市翟镇镇等地看望慰问忙碌在麦收一线的农民、农机人员、气象服务人员和基层干部,并亲自挥镰割麦。

  一路走来,卢展工看得认真,问得仔细,思考不停,点拨不断。他说,粮食生产是一个很大的系统、一个很大的产业,这个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他反复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河南肩负重任。粮食丰收了,我们要确保颗粒归仓!

  “农民收麦不容易,能帮一把是一把”

  今年,我市小麦播种面积378万亩,比去年增加3万亩。全市共准备各类农用机械26万多台(套),计划全市小麦机收率在90%以上,尚有不到10%的小麦因地形等条件限制无法实现机收。在“七山二岭一分川”的汝阳县,就有相当面积小麦要靠手工收割。这,牵挂着省委书记的心。

  5日午后,天气响晴。正在汝阳山区调研的卢展工沿途看到田间有农民挥汗割麦,当即停车走进麦田了解情况。

  “这是你们自家的地吗?”卢展工问。

  “自己的。”答话的叫李会霞,汝阳县上店镇布河村村民。

  “割麦子很累呀!现在不用机器?”

  “地少,旁边种上了红薯,机器没法儿割。”

  “今年麦子怎么样?还可以吧?”

  “还可以。”

  “这个地基本就是靠天吃饭了?能不能浇上水?”

  “靠天,基本浇不上水。”

  “常年产量有多少?”

  “一亩能打五六百斤。”

  “靠天吃饭,五六百斤,不简单!今年的天气还可以,收成比去年要好吧?”

  “嗯,比去年好!”

  “你的镰刀拿来我看看,磨没磨?”当了解到家里男劳力在外打工,收麦重担落在了李会霞、李会婷姐妹身上的情况后,卢展工从李会霞手中接过镰刀,弯腰割起了麦子。

  拢过去,割下来,麦茬低,麦穗齐,一把、一把、又一把,卢展工规范而又熟练的动作赢得在场农民的交口称赞。

  “找回了当知青的感觉!我们当时割麦是打头儿的!”卢展工停下来,把镰刀递给身旁的市委书记毛万春,让大家都体验一下劳动的艰辛、粮食的珍贵。卢展工对随行的干部说,农民收麦不容易,能帮一把是一把!

  “亲自到麦田里割一下就感觉到不容易,就能够体会到老百姓的辛苦!”卢展工现场提出要求,干部要参加劳动,帮助老百姓收麦,特别是要帮助那些无法机收的农户做好麦收工作,确保颗粒归仓、不误农时。

  “我要求不高,全省平均亩产1000斤就行”

  偃师是全国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栽培技术发源地,是全国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今年该市小麦种植面积35万亩,经初步测算,平均亩产比去年增产3.5%。

  7日上午,卢展工专程赶往这里考察小麦高产、增产情况。途中所见,麦浪滚滚,满目金黄,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卢展工走进农机轰鸣、热火朝天的翟镇镇小麦万亩示范方麦收现场,抓起一把新打的麦粒细细察看,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农机手和服务麦收的基层干部见省委书记来了,纷纷围过来报喜。

  农机手许宗申告诉卢展工:今年我弄了两台联合收割机;前几天在邓州干,现在在这儿干,然后再去天津、保定、石家庄;一天能收割八九十亩,旱地麦一天能收割一百四五十亩。

  “麦子长得好,收割难度大,对吧?”卢展工笑问。

  “对,它费油啊。在南边收一亩45块钱到50块钱,现在这块麦子收一亩要65块钱了。”

  “65块钱?”

  “对,65块钱。这里的麦子太好了呀,费油!”

  许宗申“费油”出口,人群中发出笑声。这笑声,表达了丰收的喜悦。

  市农业部门干部向卢展工汇报说,今年全市麦收工作比去年推迟5天左右,预计6月10日达到麦收高潮,20日可全面完成收割任务。全市夏播面积380万亩,目前已播种125万亩。全市储备了充足的农资,完全能够满足“三夏”生产需要。卢展工听后表示满意。

  偃师市委领导汇报说,偃师今年共建设小麦万亩示范方2个、千亩方7个、百亩高产攻关田30个,创建面积21700亩,涉及18个村9000多户农户。据初步测算,今年万亩示范方平均亩产633.1公斤、千亩方平均亩产658.4公斤、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705.8公斤!

  听到这组数字,卢展工兴奋不已,忙问身旁的偃师农民育种专家徐才智:“你搞了这么多年育种,麦子最大的潜力大概可以达到多少?我指的是良种。”

  徐才智从事小麦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工作30余年,创办了河南省才智种子开发有限公司,成功培育出“豫麦18”、“偃展4110”、“偃展一号”等10多个优质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3.5亿亩,增加社会效益160亿元。他讲:“良种潜力可以达到1000公斤!目前,全市小麦平均亩穗数31.6万穗,穗粒数29粒,千粒重39.5克。杂交小麦穗长13厘米到20厘米,穗粒数90粒,有的可以达到100粒。推广到生产上,亩穗数达到40万穗,穗上仍然还有50粒,千粒重达到50克,算下来就是1000公斤!”

  “卢书记,我们又搞了几个品种,比当前推广的品种能增产10%。”徐才智接着说,“现在还有一块麦田,穗长一尺多,还没有收呢。”

  卢展工重重地点头。他说:“我要求不高,全省平均亩产1000斤就行!”

  一旁的副省长刘满仓接过话茬:“现在平均亩产能达到800斤,下一步我们将朝这个目标努力。”

  “我们竭尽全力,非做好这个事情不可!”徐才智斩钉截铁地说。

  偃师市委领导接着汇报说,偃师今年在小麦方面做了一件大事:投资1500万元,建了一个小麦种子研发中心,1万亩可以实现4万亩的种子产量,可以提供160万亩的原种。

  卢展工说:“对,通过市场化的运作,促进粮食产业的发展!”

  随后,卢展工走进气象应急指挥车,与省气象台进行了视频连线,详细询问了近期天气情况和对夏收、夏种的影响。气象人员汇报说,预计未来一周我市以晴好天气为主,气温偏高,利于小麦的收获和晾晒;但持续无有效降水,对适时夏播不利。

  卢展工对气象工作者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感谢,并叮嘱大家再接再厉,准确预报天气,全力服务农业生产。

  “时刻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

  在田野中,卢展工对大家一再叮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河南肩负重任。粮食丰收,农业稳定,经济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我们时刻都不能放松粮食生产。整个粮食生产,是一个很大的系统、一个很大的产业。这个系统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当前,要高度重视、全面抓好“三夏”生产工作。要做好天气预报,备足农机用具,搞好各方面保障工作,确保颗粒归仓,确保不误农时。同时还要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及早着手,堵疏结合,积极推广直接粉碎、直接还田方式。

  听了省委书记的鼓励和嘱托,大家热情高涨,信心更足。现场的干部群众响亮地回答:请卢书记放心,我们一定下更大的力气把粮食生产搞好!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