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偃师市岳滩镇伊洛河交汇处察看防汛情况。 记者 曾宪平 摄 |
|
本报记者 孙自豪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防汛也是一样,必须把准备工作做足做好,“预”字当头,重在预防。
这是6月5日至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在洛调研防汛工作时提出的第一要求。
前期工作一定要加强,预警水平一定要提高,转移群众关键在快
6月5日,天将午。卢展工驱车行进在汝阳深山区,目的地是付店镇泰山村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项目。
山区,最怕地质灾害。泰山村有东沟、南沟和北沟三条大沟。多年前,该村遭东沟洪水侵袭,150人、30间房屋、150亩农田受灾。
灾难不能重演,群众需要平安。如今,这里的情况好些了吗?山洪灾害防御情况怎么样?卢展工对此非常关心。
去年以来,泰山村防备山洪灾害做了不少工作:一是储备了400条编织袋、80公斤铁丝、100米救生绳等充足的防汛物资,组建了有35名青壮劳力的抢险队伍。二是安装了预警广播、简易雨量站、水位站,配备了手摇报警器、手提喇叭,完善了镇、村、组、户四级预警机制。三是通过反复宣传、演练,提高了群众防御山洪的意识。四是制定了包防汛安全教育、包预警信息传递、包危险部位、包应急转移、包临时救助、包灾情上报的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的“六包”责任制。
卢展工一边听一边看一边想。他肯定了该村工作,同时强调:方案很好,准备充分,关键在于落实!
“首先是预警。要发现强降雨的地点到底在哪里,然后计算强降雨的时间。这个地区多长时间、多少雨量以上就要安排人员转移,得有这个概念。这个设备县里有没有?”卢展工问汝阳县水利局局长刘金星。
“有。它是通过预警点监测雨量站、水位站把数字报过来的。”
卢展工强调:“多长时间该转移,市、县、乡哪个地方有地质灾害,要全考虑进去,要全线防。第一,一定要把情报搞准,做好预警。第二,就是组织人员转移,转移地点、转移路线事先都要有安排。然后就是一个‘跑’字,保命第一。前期工作一定要加强,预警水平一定要提高,关键在快,尽快转移到安全地方,保证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另外,还需要规范领导机制,任何东西都可以不要,人要强制性转移。”
卢展工接着问:“省里发现情况可以指挥到县,甚至直接指挥到乡里吗?”
“可以,去年省、市就已经联网了。”刘金星回答。
“到下雨天要值班。”卢展工叮嘱该村党支部书记杨长理。
杨长理指着值班公示牌说:“夏天一下雨,就安排人带上报警器和手提喇叭到雨量站、水位站值班。”
“有卫星电话没有?”卢展工问身旁的副省长刘满仓。
“这个造价高,下一步将逐步配备。全部配备后,通讯中断期间应急用。”
“信息员不是有无线手机吗?”卢展工又问。
“这个有,但卫星电话是以防万一,特殊情况保持畅通。”刘满仓答。
一问一答之间,反映出省委书记对山区群众汛期安危的极大关切:群众生命安全比天大!
“防汛,要靠科学,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党员干部的责任心。要切实负起责任啊!”离开泰山村时,卢展工反复嘱咐当地干部,保障群众生命安全,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要严格落实责任制,村指挥员、信息员要发挥好作用,危险来了,要赶紧带着老百姓跑,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解决防汛问题,要一件一件做,做一件是一件,做一件成一件
伊河、洛河汇流后形成的伊洛河是黄河重要支流,夹河滩区地势较低、堤防薄弱、险工险段多,是防汛的“豆腐腰”地段,当地12万多群众极易遭受洪水威胁。
7日上午,卢展工来到这里,现场听取情况汇报,就地研究解决方案。
省水利厅厅长王树山说,偃师和巩义交界处有个黑石关,陇海铁路经过这里,桥墩修得比较大,正常情况下只能通过每秒3000立方米以下的流量。洛河、伊河汇集之后超过每秒3000立方米流量的时候,夹河滩这里就出问题了,而且会对铁路形成严重威胁。如果黄河来水大,黑石关这个地方卡住以后,就会向后倒灌。这边就受不住了,就得考虑群众转移。
“这个地方流量最大的时候能达到多少?”卢展工问。
王树山说,1954年、1958年、1982年,流量超过了每秒1万立方米。最大的一次是1958年,每秒13000立方米。
“每秒13000立方米的流量是个什么概念?你说说看。”
“达到每秒8000立方米流量的时候,就全都撑不住了,这个地方就是一片汪洋。”王树山说,所以,我省每年黄河流域防汛的重点应该放在这个地方。
(下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