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用生命践行焦裕禄精神
深入开展向杨奎烈同志学习活动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6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用生命践行焦裕禄精神
——追记中信重工能源供应公司经理、党委书记杨奎烈
  今年春节期间,杨奎烈(右二)拖着病体来到设备安装现场。 (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赵志伟

  编者按

  设立事迹陈列馆,进京举办报告会,央视播出专题片……3个月来,杨奎烈的事迹,从河洛大地迈向华夏神州,鼓舞洛阳、激励河南、感动中国。

  平凡中孕育伟大,坚守中彰显崇高。杨奎烈数十年如一日,将生命融入事业,把真情献于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燃烧的一生拓展了生命的宽度,增加了生命的厚度,沉淀了生命的真谛。

  这一精神特质,正是新时期焦裕禄精神的深刻诠释,正是“包容开放、创业创新、实干争先、负重奋进”的新时期“洛阳精神”的生动写照,正是“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的当代河南人“三平”精神的华美绽放,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彩浓缩。

  当前,我市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正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努力争当“一个示范”、打造“两大品牌”。为点燃激情、凝心聚力、鼓舞干劲,本报今日刊发杨奎烈事迹长篇通讯。

  2012年6月8日上午,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杨奎烈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洛阳市涧西区八一礼堂隆重举行。

  3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杨奎烈生前同事、同学和战友,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还原了一位燃尽生命写忠诚的工业战线焦裕禄式好干部的一生。震撼心灵的感动盈满宽敞的礼堂,不时有人抬手擦去眼角的泪水……

  2011年5月27日下午,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能源供应公司经理、党委书记杨奎烈突然昏倒在办公桌前。他的彩超和CT检查结果让医生们惊呆了——腹腔中的肿瘤正在出血,左肝几乎全被癌细胞侵蚀,肺部也出现癌化现象。

  让医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从医学诊断上看,杨奎烈的肝部至少在3年前就会很疼了,他究竟是靠什么坚持工作到了这一刻?

  更让医生们惊叹的是后来的杨奎烈。本来被认为只能存活3个月的他,居然不顾病痛,不顾家人的反对和医生的劝阻,20余次从医院偷偷赶回企业组织召开调度会、协调会、现场会,忘我工作,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2年3月9日11时38分,在与病魔顽强抗争了近10个月后,杨奎烈闭上了眼睛,带着深深的眷恋,永别了他深爱着的企业、同事和家人。

  历史惊人地巧合。50年前,从中信重工公司的前身洛阳矿山机器厂走出了一位不顾病痛、忘我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肝癌患者,他就是全国人民熟知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但这不仅是巧合,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和价值理念的薪火相传。58岁的杨奎烈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新时代的焦裕禄精神。

  公司董事长眼中的杨奎烈——

  他是一个满腔忠诚、矢志不渝,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人

  中信重工公司董事长任沁新和杨奎烈是同龄人,他与这个好伙计从相识到相知,相处了30年,对杨奎烈的了解要超过其他人。

  任沁新说,1953年到1962年,焦裕禄同志在洛矿与杨奎烈的父辈们一起工作、生活了整整9年。奎烈是听着父亲讲焦裕禄在洛矿的故事长大的。在部队度过5年军旅生涯后,他进到洛矿,从一名普通工人干起,直至走上领导岗位。

  杨奎烈兄弟4人,他排行老三,哥哥和弟弟早年到国外定居,两个在日本,一个在澳大利亚。大家都认为杨奎烈有许多次到国外定居的机会,但他不为所动。即使在企业最困难连工资都发不出的时候,他也毫不动摇,不离不弃,坚守在这一片热土上。

  1985年,洛矿组织职工参加全市的歌咏比赛,杨奎烈担任指挥。他选了一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首《歌唱祖国》。在给大家讲歌词时,他满怀深情地说:“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定要带着感情,多少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铺就一条通向新中国的光明大道。第一遍要深情,如泣如诉、低回婉转地唱,告诉大家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最后一遍要铿锵有力、激昂地唱,坚定地告诉人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

  杨奎烈充满深情的讲解和神采飞扬的指挥,使洛矿一举拿下了全市职工歌咏比赛的一等奖。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深深融入心里,他是在用心歌唱党和祖国。

  杨奎烈常说:“走在焦裕禄大道上,踏实!工厂是我的生命之根。我对工厂的爱、对国家的爱,是从根上生出的,渗到骨子里去了。”

  正是这种从根上生出的爱,支撑他为打造世界级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的事业的忠贞不渝。

  任沁新说,奎烈是一个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精业敬业的人。

  中信重工的能源供应囊括风、水、电、气,是企业里面能源供应品种最多、最复杂的。如今单是“新重机”工程的动能用量就已经是以前的2.3倍了,种类多达十六七种,像蜘蛛网一样遍布全厂,任何地方出问题都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2008年年初,公司党委研究让杨奎烈担任能源公司的经理,许多领导心里还有些不踏实。一方面,杨奎烈不是科班学动能的,属半道出家;另一方面,他并未全面主抓过技术工作。但后来事实证明,这些忧虑和担心是多余的。

  杨奎烈在能源公司30年,从基层干起。他勤奋好学,平时用心,对能源供应系统了如指掌;通过理论学习和现场巡视、铺设管网、抢修管网,他在脑海中建立了公司的管网图,成为动能系统的专家。正因为他懂,他才敢拍板,才能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才敢与权威争辩。“新重机”工程中的能源工程,都是听取了他的建议后建设的。事实证明,这些能源系统是安全可靠的。

  杨奎烈把满腔忠诚和无穷的创造力倾注在事业中,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忘我工作,先后3次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直到2011年5月27日再次被病魔击倒,被送进了150医院,但此时他已是肝癌晚期。

  任沁新去医院看望老伙计,医生告诉他:“病人已经不具备手术条件了,短则3个月,长则半年。”他心如刀绞。作为杨奎烈的领导,任沁新为自己没有及时发现他的病情,心中无比愧疚。见到杨奎烈,任沁新紧紧握住他的手,噙着泪对他说:“奎烈,我对不起你!”

  杨奎烈也噙着泪:“人生就几十年,就得干点事。我的病我知道,让我在病床上等死,比死还难受。咱不这么干,公司也发展不到今天啊!”

  杨奎烈早就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但他没在任何人面前表现出悲痛和哀伤。当生命进入倒计时,他依然乐观豁达,坚韧地与病魔抗争。他一次又一次背着家人、瞒着医生,跑到生产现场看望职工,商谈工作。

  今年春节从除夕到大年初十,也就是杨奎烈去世前47天到38天之间,癌细胞已经侵蚀到了他的全身,但他却6次偷偷溜出医院,赶到制氧机安装现场,指导设备安装,看望奋战在一线的职工。病重的他不能亲自动手,就默默注视着忙碌的员工和生产现场,眼光恋恋不舍……他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和员工告别。

  同事眼中的杨奎烈——

  他是一个靠前指挥、率先垂范,总是带头冲锋陷阵的人

  “直到我坐上开往殡仪馆的大巴车,我依然不敢相信,这是去为我们尊敬的杨经理送行;也不想相信,这将是我最后一次看到我们敬爱的杨经理。” 3个多月过去了,中信重工能源供应公司调度员周芸依然不能接受这个现实。

  周芸说,在工作中的危难险要关头,职工们第一个看到的总是杨经理的身影。

  那是2004年7月1日凌晨,天降暴雨,雨水很快淹没了厂区焦裕禄大道等路面,全厂一片汪洋。

  正在公司值班的杨奎烈迅速赶到积水地点,检查设备站房、雨水井的排水情况。雨下得太大了,路上的积水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将雨水篦子掀开,短时间内很难将积水排出去。

  杨奎烈站在齐膝深的水中,手握着木棍和电筒,沿着道路逐个排查雨水井的位置。每找到一个雨水井,他就安排一名防汛队员掀开雨水篦子并站在井口旁边,提醒过路职工小心危险。滂沱大雨中,杨奎烈和一队防汛队员依次站立在翻滚着漩涡的雨水井旁,如同一个个“人体坐标”,指引着职工们安全通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时,厂区职工纷纷从厂房内、办公室涌向室外,躲避灾难。

  由于地震震级较大,手机通讯一度中断。当班调度员周芸指挥各站房紧急处置完毕后,正苦于无法向杨经理汇报工作时,突然,电话铃响了。来电显示:这是经理办公室的座机号码。周芸愣住了:此时此刻,杨经理竟冒着危险仍在办公室坐镇指挥。

  当职工们都疏散到安全的空旷地带后,杨奎烈却在一个站房一个站房地巡视。丙烷站、空压间、锅炉房和输配电车间,都是地震中最危险的地方。            (下转02版)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