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掀起你的盖头来
文峰塔:九层楼通天 耸秀耀古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2 年 6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文峰塔:九层楼通天 耸秀耀古今
  文峰塔
  简介

    文峰塔坐落于老城区东和巷东端,始建于北宋,明末毁于战火,现存建筑为清初重建,高约30米。该塔是洛阳地区目前为数不多的古塔之一。

  2006年6月,文峰塔被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古塔青砖筑 士子祈文昌

  洛阳有句民谚:“洛阳有座文峰塔,离天只有一丈八。”

  旧时人们登临文峰塔塔顶,遥望河洛大地的壮丽景色,多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慨。

  “手可摘星辰”的文峰塔是否真的高不可及?

  近日,我们穿过大街小巷,来到位于老城区东和巷东端的文峰塔下,近距离感受了古塔的魅力。

  该塔是一座密檐式砖石塔,呈四方形,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刹现已毁)。

  塔基为方形青石砌成,边长6.8米,高3.3米,塔基和塔身之间嵌有铸铁件,以保持整座塔的牢固性。塔身有九层,为青砖砌成,第一层至第八层向北均有一扇拱门,第九层则四面各开一扇拱门。第一层拱门两侧原有一副对联,现在只有左侧半联字迹可辨“楼九尽云通天尺”。

  文峰塔集唐宋以来各种形式砖塔结构的优点于一身。塔身外壁用砖砌筑,塔的中央又砌筑一个砖塔心,每层之间还建有木质楼板和楼梯,可盘旋而上,遗憾的是楼板和楼梯均已毁于战火。

  塔内供奉的文昌和奎星是读书士子的守护神,人们建造此塔祭祀二神,并为其取名“文峰塔”,是在祈盼洛阳文化昌盛,多出状元。

  此外,该塔还有军事功能。因老城区位于邙山南麓,北高南低,文峰塔之顶与城西北隅地面成一平线。塔顶四面开门,若遇战争,可在塔顶设岗放哨,居高临下,四面瞭望,便于守城。

  2 塔立城东南 传说为“纠偏”

  关于文峰塔的修建,还有一段传说。

  北宋时的一天,洛阳留守衙门里来了一位白发长须的老者。他对官员说:“山人过此,看隋唐故都北据邙山,南对伊阙,洛水贯都,有河汉之象,确是帝皇之宅、王者之里,前人选都不谬也!”

  留守官听后,心里嘀咕:“这还用你说。”

  老人看了留守官一眼说:“不过,依山人看,眼下的城池也有不妥、不妙之处,地势西北高隆、东南低洼,城中勃勃生气易沉积东南,顺河宣泄;再者,地势失去平衡,轻重不稳,亦难保地面长久平安……”

  留守官闻言慌了:“有没有办法纠正?”

  老人捋捋银须笑道:“不难!可在城内最低的东南角建一高塔,塔顶与城内最高的西北角相平。如此,高低相抵,构成平局,生气可以留住,地面不会倾覆。”

  留守官立即选工匠、征劳力,在城东南角的护城河旁建起一座高塔,塔顶与西北隅的地势相平;塔上开许多弧形拱门,以聚积城中南来之气,受居民供奉香火;塔的最高层四面开门,以供瞭望。塔建成后,人们都来此祈求安居乐业。

  3 明末毁战火 原地又重建

  据史料记载,文峰塔建成后,元、明时几经修葺,后因战火化为废墟。

  明末,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克洛阳后,到处搜查福王朱常洵及其儿子朱由崧的下落。义军来到文峰塔下,塔上守军拒不投降,并将文峰塔的第一层和第二层门封死。李自成怀疑福王藏在上面,调来义军和大炮,用大炮轮番轰炸文峰塔。一日后,文峰塔轰然倒塌,化为废墟。

  清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1661年),文峰塔在原地重建,一直矗立至今。

  记者 鲁博

  特约记者 孙海洲 文/图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