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1立方米水 虚报0.35元?
完善传播渠道 方能未雨绸缪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2 年 6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暴雨接近尾声才姗姗来迟的预警短信,引发人们对气象预警传播尴尬的思考
完善传播渠道 方能未雨绸缪
□本报记者 张喜逢 文/图
  迟到的预警短信
  核心提示

  6月23日17时40分,我市迎来了今夏首场暴雨,17时45分,市气象部门紧急发布了雷电黄色预警信号。然而,不少手机用户并未能及时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警短信,接收时间存在不同程度滞后现象。

  气象预警短信缘何传播滞后?我们在调查走访后发现,传播滞后主要因为传播途径本身的“先天不足”。

  1 暴雨将去,预警短信才来

  6月23日下午,那场暴雨渐弱后,有不少读者致电本报热线反映:“气象预警短信文字显示17时45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可我手机收到短信的时间是19时01分。此时暴雨都几乎停了,预警短信为何在空中‘飘’了1个多钟头才来!”

  我们从本报热线和一些本地网络论坛发现,这条迟到的预警短信让不少人耿耿于怀:“如果我及时收到短信,肯定不会开车外出,车也就不会在水里熄火趴窝”、“花钱包月定制气象短信服务就是为了防备这样的天气出行,结果钱花了,还是防不胜防”……这条短信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气象预警服务的不满,也使市气象部门陷入指责声中。

  根据2005年的《河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2010年的《洛阳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实施细则》等文件,我省2005年就要求“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网站、公共电子屏、手机短信等手段即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号。手机短信等信息服务单位,应当在收到当地气象台站发布的预警信号后15分钟内,播发该预警信号信息。”

  依照这样的规定,6月23日,那条17时45分市气象部门对外发布的气象预警短信,最迟应在当日18时前后传至手机用户,可为何不少手机用户并未收到或及时收到短信提醒呢?

  2 气象突变,提前预警不易

  市气象局负责人说,我市乃至全国对于天气的预报主要依靠气象雷达设备,该设备为每6分钟一个频率,通过发射微波信号探测到的天气信息后,再显现在雷达显示器上,预报员根据回波图像显示的不同颜色强度,可以及时发现危险天气的临近,并做好预防措施。

  我们从6月23日下午那场暴雨前的雷达回波图像上看到:16时45分,在宜阳附近出现了降雨气象,但降雨很弱,范围也很小,经过5次雷达间隔扫描后到17时15分,回波图像显示该片降雨气象处于解体状态。

  预报员表示,通常降雨气象逐渐减弱并处于解体状态,意味着降雨很弱或没雨。但没想到的是,6分钟后(17时21分)雷达回波再次传递回的图像显示,那片降雨气象在宜阳区域正突然增强扩大。鉴于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的严肃性,慎重起见,17时27分,值班人员确认降雨气象已向市区扩展,暴雨天气到来后,急忙按照规范要求启动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机制。

  经过会商、制作、发布等流程环节,17时40分前后,市气象部门将预警信息传达至郑州一家信息发布公司。

  市气象局负责人说,对于那些气象条件稳定的天气信息,气象部门可预报数日内的天气情况,而对预报突发性、短时性的天气信息这一世界性难题,有时难做到提前预报,多需要技术和人工经验进行判断。

  从此次暴雨预警信息发布的效果来看,发布前期受预报员业务能力、雷达扫描间隔时间影响,使得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提前发布的时间不够充足,他们已对此次暴雨预报工作进行了总结,以便日后让此类信息发布能够有更充足的时间,更好地服务公众出行,也希望人们能多一分理解。

  3 传播效果受制于传播渠道

  “对于那场暴雨给市民带来的出行不便,我们也感到内疚。”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说,如果预警短信传播渠道通畅,不少人或可免除暴雨带来的意外。

  对于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市气象部门有着严格的发布流程,要经过监测、会商、制作、发布、登记、评价、总结七大流程,在每个流程中又有相对严密的规范要求。如在发布流程中,市气象部门除通过短信向手机用户发布预警信息外,还要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网站等途径向市应急办、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等重要机构发布。这意味着,每一次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完成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目前,我市手机用户接收到气象预警的平台多显示为“10658121”,该平台属河南联通和河南移动的SP运营商——河南郑州华云公司,我省所有气象信息和预警信息多由该公司负责发送。

  “我市气象部门制作发布的气象预警信息,要通过郑州的这家公司才能发送到我市手机用户手中,我们无法通过本地的移动、联通等通信分公司进行发送。”市气象台负责人说,6月23日,我省不少地区都出现降雨的天气条件,各地市汇集到发布公司的业务量也突然增大,大量短信在一个有限的渠道传播过程中是处于随机排队的状态,并不能实现同步发送,这就影响了短信的发送速度。

  另外,“10658121”平台的发送对象多为定制该业务的手机用户,其覆盖面难以实现手机用户全网发送,这也使得未定制该业务的手机用户难以收到此类预警短信。

  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在突然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过程中,通信公司(如移动、联通)也应向用户免费发送此类预警短信提醒,但长期以来,因涉及企业利益、技术平台等问题,市气象部门暂无法协调企业免费传播此类信息。

  “气象预警信息的时效性非常强,我们也希望能尽快传达给公众。虽然我们制作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给相关发布公司进行传播,但受传播渠道不通畅影响,发布的信息效果会因此大打折扣,甚至作废。”市气象台一值班预报员说。

  相关链接

  针对预警信息发布,我省又出新规

  昨日,市气象部门接到又一道河南省气象局、河南省通信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的“政令”——《关于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工作的通知》。

  该通知对相关部门的权责划分更加明确: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负责发布本预报服务责任区内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省气象服务中心负责全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收集传递工作,省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负责全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工作。

  受我省现有短信发送能力限制,为了保证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及时发送,我省相关部门将适时实行全网分区发布,将省、省辖市气象台站制作的暴雨、暴雪、冰雹、大风、沙尘暴、寒潮等气象灾害红色预警信号及可能造成较大危害的其他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列为全网分区发布。

  该通知规定,省气象服务中心在收到省、省辖市气象台制作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要迅速将其传递到省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省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应在15分钟内(以接收到预警信息的时间为起始)向灾害预警区域内的手机用户免费快速全网发送。

  此外,各基础电信运营公司应积极探索通过小区广播、手机客户端等快捷方式传播预警信息。

  气象预警信号及其级别

  据市气象台负责人介绍,预警信号分为暴雨、暴雪、干旱、雷电、冰雹、大雾、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霜冻、寒潮、道路结冰、干热风和霾等。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 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夏季,人们常见的预警信号多为暴雨、雷电。

  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雷电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黄色预警信号意味着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

  橙色表示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

  红色表示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发生强烈的雷电活动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