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6月28日9时22分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分离。 |
|
6月27日,牧人在雨中赶着羊群走过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草原。记者日前从解放军总参气象水文空间天气总站了解到,从近30年的气象资料来看,6月主着陆场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的总体气象条件较好。 |
|
神九返回舱揭秘
精装修、不“怕”热、科学“减肥”
3名航天员即将结束太空之旅,乘坐神舟九号飞船的返回舱返回地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专家向记者介绍了返回舱几个有意思的小细节。
返回舱精装修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前,曾特别请来航天员参观装修后的飞船。航天员们称赞道,神舟九号飞船的装修比以往任何一艘飞船都漂亮,细节处理上也更加完美。如果把航天英雄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的装修比做“毛坯房”,那么神六、神七就是中等装修,而神九就是不折不扣的精装修。
神九的内装修工作有严格的工艺要求,每一道工序都有细致的操作程序,并有指定的操作者、互检者和检验者。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要对所有工序仔细检查,并留存详细的检查记录。每一块泡沫塑料的厚度和外形轮廓、饰布颜色的深浅、搭扣“钩”的位置、舷窗罩的大小等,都有严格规范的要求和具体细致的操作程序。密闭而狭小的空间,要求操作者不仅要对舱内的环境和状态非常了解,更要求每一个动作都要轻、要稳,不能出任何差错。
归来不“怕”热
从太空穿越厚厚的大气层,神九的返回舱将面临与空气的剧烈摩擦,产生强烈的热量。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专家表示,不用担心,返回舱不“怕”热。
据介绍,神舟九号飞船返回舱防热部件地面烧蚀试验是在2010年进行的,数据被验证为安全、可靠。早在神舟飞船研发之初,高温气体动力学实验室经过设备改造和艰苦攻关,就具备了模拟飞船再入热环境能力,成功开展了大量试验研究工作,采用科学的防热材料和防热结构确保航天员顺利返回地球家园。
科学“减肥”
相比神舟七号,神舟九号增加微波雷达、激光雷达、CCD传感器等交会测量设备以及对接机构、燃料等,为此,在火箭运载能力固定的前提下,只能通过飞船减重来满足要求。
据悉,神舟飞船采用轨道舱、推进舱和返回舱三段舱结构,只有返回舱返回地面。根据返回舱的设计需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703所的科研人员通过科学设计,开发出了一种低密度烧蚀材料,并将这种烧蚀材料灌注于十余万个蜂窝内来构成“防热衣”,用先进的防隔热材料技术给返回舱穿上一层25毫米厚的“防热衣”,在神七的基础上为神九返回舱成功“减肥”8.7公斤,充分满足了设计要求。
(本栏目文图均据新华社)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28日宣布,经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九号飞船将于29日10时许返回地面。
28日9时22分,神舟九号飞船在航天员刘旺的手动控制下与天宫一号成功分离。这也是神舟飞船与目标飞行器第一次实施空间手控分离。
3名航天员是在大约3个小时前陆续离开天宫一号的。6时37分,指令长景海鹏最后一个挥手告别天宫,回到飞船轨道舱,关闭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
此前,他们已经把空间科学实验中采集的样本和数据从天宫一号转移至飞船返回舱,并通过重新设置将天宫一号恢复到与神舟九号对接前的状态。
航天员系统总指挥陈善广表示,组合体飞行期间,所有航天空间医学实验已按计划顺利展开,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和成果。经过后续深入分析处理后,这些数据将有助于航天医学发展和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长期在轨飞行的保障技术研究。
在完成余下的在轨空间技术试验之后,航天员将在29日上午踏上回家之路。目前,着陆场系统已做好飞船返回舱搜索回收准备。
与飞船成功分离的天宫一号正在从交会对接轨道进入自主运行轨道,转入长期运行管理状态,等待与下一艘飞船交会对接。
作为我国目前最大的载人航天器,天宫一号的设计寿命为两年,其间计划进行6次交会对接。自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以来,天宫一号已在轨飞行272天,与神八、神九飞船共计进行了4次交会对接。
“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天宫一号的实际寿命很可能不止两年。”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告诉记者,目前天宫一号供电能力良好,推进剂消耗不到1/4,备份设备都没有启用,随着产品设计的不断优化、飞行方案的周密实施以及质量的严格控制,飞行时间可能大大延长。
神九航天员返回后
将由工作人员协助出舱
据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航天员系统副总指挥白延强28日介绍,考虑到适应地面重力的需要,神舟九号航天员将不再采取自主的方式出舱,而是参照国际上人类参与航天活动的通行办法,由工作人员协助出舱。
白延强说,国际上一般认为,人体适应太空失重环境的时间为15天左右。神舟九号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的时间有13天,身体内体液的分配已适应了失重状态,回到地球重力环境以后,立位耐力有所下降,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全适应。在其他国家,曾经出现过一些航天员返回地球后不适应地球重力环境的案例,因此美俄等国均采取由工作人员协助出舱的方式。
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航天员返回地球后,一直采取自主出舱的方式。“这3次载人航天试验航天员在太空停留时间较短,完全可以自主出舱。”白延强说,随着更多的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航天员在空间站生活和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协助出舱将成为航天员返回地球后的基本出舱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