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很极端,冲突很夸张;家庭成了战场,亲人互相打仗。有的现实题材剧让人看了胆战心惊。”不久前,SMG尚世影业在上海举行“现实题材创作编剧研讨会”,有与会者直言,不少电视剧以社会话题为名,把所谓现实情节渲染到极致,人物性格、故事演绎、情感关联,处处脱离生活逻辑。不但一些情节越过了艺术表现的底线,还把现实题材的话题越做越狭隘,压成了一条“斗争无穷”的窄线。
片面放大丑恶现象
上班把宫斗剧情当职场宝典,回家把家斗剧情当生活指南。有观众戏称眼下的电视剧充满火药味。不少家斗剧还在炒作时美其名曰话题剧,给一幕幕极致的剧情戴上高帽。
婆媳矛盾、争夺房产、养老问题,不少号称关注现实话题的电视剧,乐于展现各种极端情节,往往角色恶斗29集,第30集大结局时一切风平浪静,上演美好突变。座谈会上,业内人士坦言这些表面接地气的话题剧,其实片面放大了人性中的丑恶,“那个光明的尾巴,恐怕有的编剧自己也不信”。
婆媳话题剧中,婆媳之间用变态、极品相互形容;婚姻话题剧中,抖出“房子有多漂亮,生活就有多漂亮”的“名句”;情感话题剧中,把丈夫和第三者形容成“相爱却不能结合的苦命人”。各种现实题材话题剧充满了争斗,更有甚者直接用“战争”命名,似乎就怕观众不知道火药味有多重。
“医疗、教育都是电视剧的好话题,有群众基础拍出来就可以吸引人,但是眼下很多话题已经成为炒作的由头。”编剧娟子坦言,有的影视剧关注什么似乎已不重要,只一味津津乐道各种争斗过程。“荧屏上成天吵吵闹闹,观众浸润其中,能不受影响吗?”娟子反问道。
编剧重技巧轻体验
“各种争斗把现实题材的概念变窄了。”知名编剧王丽萍表示,现实题材电视剧理应成为观众获得心灵支撑的来源,而动辄出现的身世之谜、车祸绝症,却让电视剧进入伪现实、伪生活的误区。
近两年美国艾美奖喜剧类最大赢家《摩登家庭》已经播了第三季。这部以类纪录片手法拍摄的生活剧展示了美国当代社会几种另类家庭模式的“幸福”样板,如跨种族、跨国籍的老夫少妻等。但无论是姐妹间耍心机相互排挤、父母面对女儿小男友的种种不适应,还是老公买回红色敞篷车又不敢面对老婆而洋相百出,电视剧始终以轻松幽默的基调向人们展示“生活是艰难的,但家庭是最后的温暖港湾”。正是这种温情的价值观,使得该剧越来越火,收视率始终居高不下。
“环境、情节、人物是中学生都知道的小说三要素,可是很多编剧却忘记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张巍坦言,重技巧、轻体验是现实题材剧不现实的原因之一。一些年轻编剧自称只看美剧,认为其中的矛盾冲突写得特别好,也很有自信能驾驭现实题材。但是有技巧不等于懂生活。“缺少价值观和信仰的编剧,技巧再高写出来的也只不过是精致的闹剧。价值导向和叙事技巧对于电视剧而言,一个是方向,一个是速度。只强调技巧,是跑得更快了,但最终很可能偏得更远。” 张巍说。
(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