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非典到禽流感,从汶川大地震到玉树强震……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不畏艰险、众志成城,成功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实现了历史性进步和跨越。
一次次危机就像一道道考题,考验着我们科学发展的智慧和能力,锤炼着我们科学发展的意志和决心。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尊重人的生命放在首位,始终把保障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危机面前,没有什么比人的生命更重要。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汶川地震后,8万多人从废墟中重获生命,30多万名伤员被无数双手举托起重生的希望,这样的纪录,世界罕见。
应对危机,没有什么比保障人民的利益更重要。
2012年6月6日,海拔4000多米的青海玉树结古镇扎曲河畔,“玉树与青海主网联网330千伏输变电工程”举行开工仪式,成百上千的乡亲驻足观看。
如今,新校园,有了!新家园,也有了!
地震的伤痛还未消退,一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接踵而来,其“震级”不亚于汶川大地震。同样,应对危机,没有什么比关注民生更让党和政府牵挂。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将保民生与保增长、保稳定并列为工作重点,一系列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举措密集出台。
“十年应对危机,我们得出一个真理,不为发展而发展,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的科学发展观,这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典型的转变。”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
防患未然、安全发展——灾害中失去的以进步为补偿,筑牢应对危机的坚强防线
十年来,危机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发展中多了警惕的意识、安全的头脑,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建章立制,努力防患于未然。
2003年,非典肆虐神州。正是非典等一系列危机教育了我们。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突发事件应对法。这部法律中有一条明确的规定,突发事件发生后属地为主的管理原则。近十年来,中国在危机应对方面修订了不下十部法律法规。
预防危机,就必须有科学的预案。十年来,中国三大层面的危机应急预案机制全部建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编制完毕;涉及公共卫生、安全生产等领域的25件专项预案、80件部门预案成型;省市县级不同层次的预案基本制定。
如今,洪涝、泥石流等灾害已成为每天天气预报的常规内容。对汶川、玉树等灾害的救灾资金,金融危机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中的财政资金已经实行了审计跟踪……
突出协调、注重平衡——夯实基石,促进可持续发展
自然领域的灾害在警示我们,经济领域的危机也在昭告我们:推动协调与平衡,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至关重要。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下,我国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度日艰难,但不少拥有自主技术和品牌的企业反而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要使中国经济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调整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启动经济内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是一个长期任务,但也是一项迫切的工作。”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十年应对危机昭示我们:只要坚持科学发展,我们就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中国号”航船就会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据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