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社 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大爱青春,让天涯变咫尺
市慈善职业技术学校 成为航空人才选拔基地
纳凉点开放了,市民称“爽”
沙滩上的 “小红帽”
连接“网上网下” 架起“沟通之桥”
高新区公开招聘 33名小学教师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7 月 9 日 星期    【打印】  
每个月给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们写信,暑假到我市贫困山区 义务支教……洛阳师院一公益组织默默行动着——
大爱青春,让天涯变咫尺
  公益组织成员在翻看灾区孩子们的来信。
  核心提示

  洛阳师范学院有这样一个公益组织,成员是一群80后和90后。从2008年开始,他们每个月以写信的方式,为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们送去关爱和呵护;每年暑假,用义务支教的方式,给我市边远山区的孩子送去知识和温暖。

  7日,一群年轻人出发,奔赴嵩县白河乡上河小学支教。记者跟随他们的脚步,聆听这个叫“天涯咫尺—爱心接力”的公益组织背后爱的故事。

  写信,只为帮孩子走出灾难阴影

  “叔叔阿姨,你们走吧。你们是来帮助我们的,你们不能有危险……”

  今年24岁的孙刘洋是“天涯咫尺—爱心接力”公益组织创始人,她回忆说,正是灾区孩子的这句话,让她下定决心成立一个公益组织,以爱的名义给灾区孩子写信。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的爱心都向四川灾区汇聚。当时,孙刘洋还是洛阳师范学院一名大二学生。“灾区是否有老师遇难?家长都忙着重建,谁来照顾孩子……”这些问题天天都萦绕在她的脑海。

  2008年6月22日,孙刘洋从一名在江油救灾的网友那里获知一个消息——灾区需要支教老师。当天晚上,她立即联系同学,在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张贴海报,召集大学生到灾区支教。7月10日,孙刘洋一行18人启程奔赴灾区,先后在绵阳市安县秀水镇三村联合小学和江油市的双河中学、双河小学支教。

  孙刘洋说,当时他们的帐篷就扎在地震废墟上,条件很艰苦,不仅食物紧缺,每天还要面临大大小小的余震,但那段时间是她一生最难忘的,因为灾区孩子们的善良让她一次次感动。

  “2008年8月1日下午发生了一次6.1级余震,一个三年级的孩子走到我跟前说,叔叔阿姨,你们走吧,这里有地震,我们是这里的人走不了,但是你们是来帮我们的,你们不能有危险……”每忆至此,孙刘洋的眼眶总会湿润。她萌发了写信的念头,想用文字来陪伴孩子们走出地震阴影,快乐成长。

  2008年8月底,通过家访搜集到1000多条地震灾区学生的通讯信息后,孙刘洋回到学校,和几名同学成立了“天涯咫尺—爱心接力”公益组织,每个月给灾区20多所学校的班级写信。

  坚持4年,已给灾区孩子寄出3000多封信

  目前,“天涯咫尺—爱心接力”已经发展到200多人,他们固定在每个月的第二周用笔名给与自己结对的班级写信。4年来,他们一共给灾区孩子寄去了3000多封信。

  今年21岁的丁焕焕是洛阳师院大二学生,也是该公益组织现任负责人。她说:“虽然我们跟灾区孩子相隔天涯,但这一封封爱的信笺,让彼此的心近在咫尺。”

  “写信时有两样东西绝对不能提,一是地震,二是父母。”丁焕焕说,队员们把每个灾区的孩子都当做亲密朋友,跟他们说心里话,分享生活中有趣的人和事,向他们传递快乐。

  “每个月最期待的事,就是收到孩子们寄来的信;最开心的事,就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们逐渐走出地震带来的心理阴影。”丁焕焕说,刚开始,孩子们的来信中经常出现“地震无情”、“房子塌了”、“我很伤心”等语句,后来常在信中讲述他们重建家园的进展,现在孩子们已不再提及地震,喜欢跟洛阳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分享生活点滴。

  今年23岁的张严鸽也是这个公益组织的成员。她说,这几年许多队员都跟灾区的孩子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有的考上中学或大学了,有的已经工作了,通讯地址也几经更改,寄来的信越来越少。 有时,队员们聚在一起整理和翻看这些年孩子们寄来的信和画,默默祝福他们。

  暑假支教,给山区孩子送去温暖和关爱

  除了给地震灾区的孩子们写信,4年来,“天涯咫尺—爱心接力”的成员们还在默默坚持做另一件事——利用暑假,到我市贫困山区义务支教。

  7月7日早上8点,丁焕焕和“天涯咫尺—爱心接力”的6名队员在洛阳师范学院大门口集合,准备踏上今年暑期义务支教的征程,目的地是嵩县白河乡上河小学。

  临行前,曾有两次暑期支教经历的孙刘洋反复嘱咐丁焕焕和队友:“对支教要有思想准备,不仅学校条件比较艰苦,而且暑假正值汛期,可能面临洪水和泥石流的威胁。”

  “我还记得上初一那年的暑假,河南师范大学的几名大学生到我们村的学校支教。那20多天里,他们带给我的新奇和感动,让人永生难忘。”丁焕焕的队友李瑶瑶说,正是受此影响,她后来报考了师范,要用自己的行动,为大山里的孩子打开一扇接触外界的窗户。

  采访中,一名曾经参加暑期支教的队员说:“时间会流失,孩子们也会慢慢长大。我不知道他们长大后会不会记得我们这群人。但这不重要,只要他们能快乐成长,就足够了。”

  以爱的名义点燃青春

  “你们打算坚持写信到什么时候?”对于这个问题,这群80后和90后说,等灾区的孩子逐渐长大,彻底摆脱地震的阴影,那时他们也许不会再往灾区寄信,但他们会继续寻找需要帮助的人,团结有爱心的人,将爱心传递下去,继续兑现他们“天涯咫尺—爱心传递”的承诺。

  对于暑假支教,他们说,虽然每年参与支教的队员都在变,每年支教的地点也各不相同,但只要这个公益组织还在,队员们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实现“以爱之名,燃烧青春”的愿望。     记者 曾宇凌 文/图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