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口孜村的石匠在加工石碑 |
|
■往事如烟
府店镇位于偃师市东南方向,素有“洛阳东大门”之称,从镇里到登封少林寺只有十多分钟的车程。在该镇境内的轩辕山上,还有一处重要的关口——古轩辕关。它居偃师至登封的要冲之处,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古轩辕关建于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是东汉末年统治者为防止黄巾军进攻,守卫京都洛阳而设立的八关之一。
关于府店镇名的由来还有一个说法。周朝时期的滑国是个较弱的小诸侯国,该国早先位于今河南滑县附近,后迁至现在的府店镇一带,并与郑国相邻。春秋时期,郑国灭掉滑国,并将滑国原有的“府”废除,改为“店”,府店镇的“府店”二字由此得来。据《弘治偃师县志》记载:“府店在县东南,周滑王食邑,春秋时,郑灭滑国,废府为店,故名府店。”
如今,在距离偃师市东南约20公里的府店镇府北村,还完整地保留着春秋滑国故城遗址。故城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较窄,总面积14万平方米。1963年6月,它成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府店镇还是著名的抗日老区。许多爱国志士在此抗击日寇。碾道湾之战、西口孜之战等著名战役皆在此打响。这里的多处抗日战地旧址,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革命胜地,每年都会吸引很多人前来参观学习,如杨窑豫西抗日独立大队队部旧址、夹沟战地医院旧址、夹沟兵工厂旧址、夹沟乔道三故居、抗日县政府所在地、佛光十三无名烈士墓等。
■人文自然
府店镇历来为偃师东南重镇,全镇总面积达59.6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共有10155户4.1万人,耕地面积达25.8平方公里。
府店镇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适宜多种作物生长。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该镇的农业已由传统粮食作物生产向高效经济作物种植转变,并初步形成了牡丹、葡萄、苜蓿、蔬菜、药材等种植业与牛、羊、鹿等养殖业的产供销一条龙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
府店镇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全镇已探明矿藏有原煤、铝矾土、石灰石、大理石、白云石等,其中铝矾土储量达1500万吨,居全省之首;原煤储量2亿多吨,并具有得天独厚的开采优势。
近年来,府店镇的工业优势明显,其工业由开采业和加工业发展而来,形成了以石材加工、耐火材料等为主的产业结构。
■今日西口孜村
提到让府店人引以为豪的石材加工业,就不得不提西口孜村的石雕石刻。西口孜村位于府店镇中部,因该村南依伏牛山余脉万安山口,故称口孜。明朝年间,当地居民在此圈墙围寨,此处后分为两个自然村。该村因在西部,故被称为西口孜。目前,全村共有24个村民组5600人,耕地面积4757亩。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于万安山石材资源丰富,西口孜村的石雕、石刻工艺因此发展起来。该村的石雕、石刻已有300年的历史,雕刻于清代的石狮现仍稳坐于薛氏家庙门前。
近年来,西口孜村的石材加工业发展迅速。干道两旁,石材加工企业一家挨着一家,三四公里长的路两旁分布着上百家这样的企业;石狮子、石观音等石雕的成品与半成品随处可见。在路旁的一家石材厂中,30多岁的王帅龙正在熟练地刻碑。他说,手艺是父辈传下来的,自己从小就在石场里玩耍,很小就学会了雕刻。手头的石碑是陕西、湖北客商定的货。
该村生产的石桌、石凳、石鼓、石栏杆、石碑、石狮等石雕石刻工艺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广受市场好评,多年前的年产值已有数千万元。近年来,随着市场发展,西口孜人又自发到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和技艺,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该村现新建大型雕刻企业3家。利用现代化工具制作出来的石狮、石人像等工艺产品更加精美,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此外,西口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石匠常年在省内外设点经营石材,凭手艺吃饭,使“西口孜石雕石刻”名声在外。这部分村民有近300人,仅他们每年创造的年产值就达1600万元。
眼下,村两委正在规划一个占地200亩的石雕、石刻产业园区,并成立西口孜村石雕石刻行业协会,进一步把西口孜村的支柱产业做大、做强。
记者 石蕴璞 见习记者 赵佳
实习生 王玉晨 通讯员 贺艳优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