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紧孕育,为中国工业赶超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根据国务院确定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和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分别达8%和15%。
我国新兴科技的突破以及与现有产业的融合,正在使产业自主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务院发展蓝图有望一步步变为现实。
构筑产业大优势
有一种纤维,只有头发丝的1/10,纤维束强度却是钢的4至5倍。这种材料就是被誉为“黑色黄金”的碳纤维。
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健说,国内碳纤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建成产能已接近1万吨。
碳纤维作为新材料分支产业之一,是我国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新兴产业产值已占全国1/4强的江苏省,2009年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到2015年,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分别达10%和18%;到2020年,这一比重将分别达18%和25%。
“以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为主导的技术创新,更多的是建立在传统成熟技术基础上,因此中国制造业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说。
突破制约新瓶颈
在由新兴产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路上,阻碍总难免,科学发展的跨越却是必然。
“新兴产业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与区域分工。”工信部部长苗圩认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加强促进工业发展的制度框架设计。
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是困扰我国新兴产业突破的瓶颈。此外,内资企业规模较小也影响了我们新兴产业布局。而核心技术突破问题则是我国新兴产业挥之不去的“隐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套用。“在配置资源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不要过度关注规模的扩张,要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与产业技术体系的完善”。
淬炼发展真功夫
国务院常务会议5月30日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产业创新能力、创新创业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其中,骨干企业研发强度要力争超5%。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门类多、涵盖领域广,产业发展差异较大,有的仍处于技术储备和开发阶段,有的已进入产业化阶段。
“当前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是技术创新和研发设计,是技术工程化、产业化。”据苏波介绍,为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资源整合,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和产业链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以及具有专精特新特征的专业化企业和“小巨人”企业,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据新华社北京7月1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