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福民强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恒生科技园:打造中小企业成长平台
瀍河回族区:贴心服务 和谐征迁
为官者应做到“十不”
市容整改不力 每周媒体曝光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7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为官者应做到“十不”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尹晋华
  (上接01版)

  不慕图虚名。当前,多数同志不图虚名,不务虚工,务实重干,一心为民,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但也有些干部盲目追求华而不实的脸面工程,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有些干部信奉“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规则”,好大喜功,弄虚作假;还有些干部“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争功诿过,患得患失,喜欢打自己的小算盘。上述各种表现,都是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格格不入的。领导干部不慕图虚名,就要“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诱”,自觉锤炼坚强党性,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就要以超然的态度和豁达的胸襟对待名利,用高尚的品德和自律的精神约束名利,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就要选好对照物,常怀公仆心,经常想想英雄先烈,比比先进模范,看看困难群众,多在加强修养上下工夫,少在经济收入上比多少;多在提高素质上下工夫,少在职务提升上比快慢;多在建功立业上下工夫,少在权力大小上比高低。“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结交糜俗。当今,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都在思改革、想民生、保稳定、谋发展,呈现出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但是,受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一些庸俗、低俗、媚俗文化沉渣泛起,一些患有“内虚症”的领导干部受到侵蚀。表现为:在精神上不进取,心灵空虚、萎靡不振;在工作上讲排场,在生活上摆阔气,贪图享乐、骄奢淫逸。这些都严重背离了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品行操守。而无数沉痛的事实说明,领导干部操守不严、品行不端、生活奢靡、道德败坏等,往往是腐化堕落的开始。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自觉抵制糜烂低俗风气,自觉抵制消极腐败现象,既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爱好,又要持之有度,行之有节,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顶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简单生活,简单为官,简单做人;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忙里有余闲登山临水觞咏,身外无长物布衣蔬食琴书”。要净化生活圈、娱乐圈、社交圈,多一些学习,少一些应酬;多一些思考,少一些娱乐;多一些静气,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情趣,少一些糜俗。真正把心思用在提高自身修养和能力上,用在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嘱托建功立业上。像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那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不伙投恶党。这里所说的伙投恶党,是指为了个人私利,不讲原则,搞小山头、小宗派、小团伙的行为。这种现象古已有之,是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产物,于今仍有表现,是市场经济趋利性的真实反映。这本是腐朽文化,可我们有些领导干部盲目效尤:有的因为是同学、同乡或战友,有的因为是熟人、朋友或亲戚,有的因为上下级关系等,形成了纵横交织的关系网络。如果是正常的人际交往,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是拉拉扯扯,互相利用,名曰沟通联谊,实则假公济私,就需要高度警惕。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山头主义要不得,团团伙伙靠不住。党章明确规定: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这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健康的社会交往。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方如果“小圈子”盛行,那么,这个单位、这个部门、这个地方就会自由主义泛滥,党的事业就会受到影响,群众利益就会受到损害。这是与党的宗旨根本对立的,也是党的纪律所不允许的。要破除拉帮结派的习气,就要坚持党性,反对派性,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坚持五湖四海、团结共事。就要以更广的视野、更宽的胸怀、更强的责任感来成就党的事业,做到对上正,不搞人身依附;对下正,不搞亲亲疏疏;对友正,不搞团团伙伙;对己正,不搞投机取巧。

  不听信妄言。清朝孙嘉淦的《三习一弊疏》称:“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三习养成,必生一弊:“喜小人而恶君子。”可谓入木三分,振聋发聩。但我们有些人在走上领导岗位,尤其是走上主要领导岗位后,也和封建士大夫一样,喜欢听悄悄话、奉承话,听不得批评的意见。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一个高明的领导者,不是事事都通的人,但一定是明目达聪、善纳群言的人。前者能对各种言论作出正确的判断,能够辨明是非曲直。后者则要求不排斥异见,兼收广蓄,从善如流,尤其要听得进逆耳之言。古语说,天下事殊途而同归。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认识能力有高低,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所不同甚至截然对立,都不足为怪。一个善纳群言的领导者,才能从众说纷纭中悟出真知,择善而从。

  不记怨私仇。领导与被领导之间、领导与群众之间以及领导相互之间,本身并没有特别的利害冲突,没有什么个人恩怨,因工作而出了点矛盾,也属前进中的问题,完全能够化解,大可不必郁积于胸、形成怨恨。就拿我们纪检工作来说,在查办案件的过程中免不了要遇到“结私怨”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想着党和人民的利益,坚守秉公执法的理念,不掺杂个人私情,不丧失工作原则,就可以果敢坚决地、理直气壮地去尽职履责,所有那些怕得罪人、怕结下个人私仇,而在工作上畏畏缩缩、躲躲闪闪的人都是非常渺小的。恩格斯在马克思的墓前曾评价说:“他可能有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领导干部要做到不记怨私仇,就要品格端正,不搞面子之争,防止伤害感情;不搞意气之争,防止心浮气盛;不搞名利之争,防止患得患失;不搞权势之争,防止擅权专断。就要心胸豁达,像邓小平同志所讲的那样,“眼界要非常开阔,胸怀要非常开阔”,多一些豁达、多一些谦让、多一些沟通、多一些尊重,能够容人之长、容人之短、容人之言、容人之过。就要严格要求,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闻过则喜,推功揽过,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胸怀全局,无私无畏,团结一致向前看。

  不招揽烦事。这里所说的“烦事”,既非工作之事,亦非群众之事,而是亲朋故旧等所请托的一些大小私事,通常是按照组织原则、正常程序和正常渠道解决不了的事情。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决定着由人情社会走向法治社会是一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过程,囿于封建思想的羁绊,有些领导干部把人情看得高于原则,把关系看得重于事业,拉拉扯扯,吹嘘揽事,今天帮别人宴请,明天帮别人办事;今天帮别人托关系,明天帮别人走门子,使一些地方裙带风、说情风、吃喝风、送礼风盛行,严重干扰了正常工作秩序。这种现象于公于私十分有害,因为考虑烦事的时间多了,考虑工作时间就少了;你托别人的事情多了,别人找你的事情也多了;招揽烦事的次数多了,违背原则的概率就多了。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党的原则办事,宁可得罪请托人,也不要失去原则,更不能触犯党纪国法。要时时谨记:说一次大话,就毁一分形象;搞一次特殊,就损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一片民心。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多谋工作的思路,多想工作的安排,多解工作的难题,多抓工作的落实。要把工夫下在为民办事上,多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情况、倾听诉求,多到基层一线去集中民智、启发思路,多到实际工作中去破解难题,抓好落实,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办事去排除私事琐事烦事的纷扰。

  不以公谢私。时下有一种不好的现象,某某同志或工作调动,或子女上学就业,或家庭乔迁之喜,尤其是得到提拔重用时,都要用各种方式或礼仪报答感谢。受益方百般殷勤,领导者泰然处之,已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以公谢私模式。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谢恩私门者,除人之常情外,往往隐藏着私心,寄希望于得到更多的青睐和关照;坦然受纳者,习惯于将自己视为组织的“化身”,以个人行为影响组织决策:在之前通风报信、买好卖好,违背组织原则;在之中游说串通,暗地操作,打通上下关节;在之后弹冠相庆,网罗党羽,培植个人力量。这种世俗化、庸俗化的以公谢私,把组织的培养、集体的帮助、同志的关怀抛诸脑后,把党内正常的同志式关系变成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严重违背了党的组织原则。中国是礼仪之邦,素有知恩图报的传统,“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就是例证。但是,恩情记在谁的账上,报答采用何种方式,却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个人的深思。作为领导者一定要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公道正派,甘为人梯,不封官许愿,不买好卖好,不拉帮结派,不结党营私。作为被领导者要把这份恩情记在党和群众的头上,把感恩内化为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为国尽责、为党分忧;内化为对岗位责任的庄严担当,认真履职、默默奉献;内化为对人民群众的倾情关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人民的重托、信任和希望。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