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制 焦雅琦 |
|
核心提示
时下,各种折扣诱人的预付卡(客户先付款、后使用的一种卡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民的钱包中。不过,近年来部分商家发售预付卡后,因种种原因关门停业或人间蒸发的现象时有发生。折扣诱人却又可能暗藏风险,对于预付卡消费方式,不少消费者是爱恨交加。
1 预付卡消费随处可见
“没卡的话50元一次,办卡的话折后30元一次,办张500元的卡,还可送100元……”昨日,从事建筑设计的沈丽,又花500元办了一张理发卡。
200元的蛋糕卡、500元的理发卡、1000元的健身卡……在清点钱包时,沈丽吃惊地发现,她已不知不觉拥有了八张预付型消费卡,办卡总金额超过3000元。
退休前,董先生一直供职于我市一大型商场。据他回忆,20世纪90年代中期,预付卡消费方式就在我市少数大商场中悄然兴起。当时,少数大商家把发行消费卡(券)作为重要的促销手段。后来,这些商家又与银行联名发行储值卡,使得商业消费卡大行其道。
2006年以后,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竞争手段的多元化,预付卡消费方式开始从零售业向其他服务行业扩展渗透,如餐饮、娱乐、健身、洗车、洗衣等等,预付费用少则百十元,多则成千上万元。
2 商家意在抓牢顾客回笼资金
商家为何猛推预付卡消费方式?
“现在生意竞争激烈,办理预付卡让消费者得到实惠,商家也可以借此抓牢顾客,培养忠诚的消费群体。”在联盟路经营洗车店的范先生说。
业内人士李宇辉说,预付卡可以使商户快速回笼资金,加快资金流动速度,扩大经营规模,因此很多商家采取这一营销模式。
一些商家还将发行预付卡作为一种赚钱方式,如一张100元面值的擦鞋店预付卡,商家规定消费者一年内凭卡可享受20次擦鞋服务,可一些消费者一年只去了5次,这样平均算下来,每次的擦鞋费就高达20元。商家通过这种“赌”消费次数的方式,赚取高额利润。
商家还有一笔稳赚的钱即卡内余额。由于消费卡不能提现不可找零,因此卡内剩下的几元钱到几十元钱,不少消费者将不再使用。这些余额看似不起眼,却“聚沙成塔”,成了商家赚取的一笔巨大“沉睡余额利润”。
3 诱人承诺有时暗藏风险
记者采访发现,这些热衷于推行预付卡的商家,一般都会先开高原价,然后以高折扣的方式诱惑消费者办卡。一次性预付现金越多,优惠力度就越大。
“反正迟早要消费,不如先存点钱进去,还可以享受到优惠。”沈丽的说法代表了许多消费者的心理,而一些商家正是抓住消费者这一心理,赚取消费者的预付款。
“预付卡具有安全、方便、有积分等不少优点,颇受消费者欢迎。”市消协的工作人员说,比如带上一张薄薄的预付卡,可不带或少带许多现金,减少失窃和遭劫之险,而且用预付卡购物易于携带,购物后能显示余额,不会落得满口袋零钱,用起来很方便;有的预付卡还具有消费积分功能,积满不同程度的分,发卡机构会有一定的礼品或者优惠等。
近几年来,关于预付卡的纠纷与投诉有所增加,有的商家以较大的优惠条件为诱饵,吸引消费者办理预付卡,得手后携款而逃;有的商家擅自变更名称或负责人,然后单方面宣布原卡无效;有的商家自行设定消费卡的有效期限,单方规定期满后卡作废,且不退余额;还有的商家等消费者办好了卡,就将原来的承诺大打折扣,让消费者进退两难。
4 购卡前要睁大眼睛
针对目前预付卡消费中发生的种种问题,市消协的工作人员提醒,在购卡前,消费者需查看商家是否具有合法经营资质;如消费数额较大、期限较长,消费者需进一步查看商家与经营场地出租方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所购消费卡的使用期限以不超出商家的房屋租赁期限为宜。
缴费前,消费者要与商家仔细签订服务合同或协议,详细约定服务项目、服务期限、服务次数、产品质量、服务价格、违约责任、经济赔偿等条款。预付消费额尽量不要一次性投入过多,虽然这样优惠幅度小,但安全系数高,应通过长期尝试,检验商家的诚信度。
在使用产品时,消费者应仔细查验产品的生产厂家、质量有效期及是否拆封等情况;切勿轻信广告宣传,也不要轻信商家免费体验、赠送礼品等形式的忽悠,须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通过网络购买预付卡的,消费者应尽量选择知名购物平台,且最好选择卡到付款的形式,避免一些网站圈钱骗人。消费者要注意保留有关协议、发票等证据,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及时拨打投诉电话12315,维护自己的消费权利。 记者 戈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