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7月3日,辛店镇泰和家苑社区破土动工;7月5日,孙旗屯乡东沙坡中心社区开工兴建……高新区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统筹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炎热的夏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火如荼,为人们展示了一幅产城融合、城乡协调科学发展的美好画卷。
1 依山傍河,新家安在画图中
北依周山,南傍洛河,高新区位于洛阳市区西南这片青山绿水中。
近年,随着该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项目产业一路西进,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带与西北部传统农业区形成巨大落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高新区工农兼顾、城乡协调科学发展找到了结合点。
今年以来,高新区先后规划东沙坡、泰元、泰和家苑、泰欣4个新型农村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高新区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农业人口将搬进社区。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高新区按照规划先行、生态优先的原则,综合考虑配套建设、产业支撑、交通条件、生态宜居、生活服务等因素,科学选址,全盘布局。
“泰和家苑社区占地910亩,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可容纳3100多户10600人。”辛店镇党委书记马少军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憧憬的美好蓝图:3年之内,洛河之滨将建起一个有49栋高层和多层住宅楼的现代化社区,社区内学校、商场、医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坐落在周山旁边的东沙坡中心社区也一样风景宜人。孙旗屯乡党委书记宋德谦介绍,投资3.8亿元的东沙坡中心社区占地505亩,城乡公路孙白路穿区而过,交通便利,将建设23栋多层住宅楼,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可以容纳2152户6886人。
社区规划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绿色生态主题,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形成“山在楼外、人在画中”的美好景象。
2 城乡融合,互动发展新气象
“高新区不仅要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引领潮流,还要在农业产业化上有所作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马志强强调,必须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城乡融合、互补发展。
高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办公室主任叶峻岭为我们算了一笔账:集中规划的社区可吸纳偏远村庄农民集聚居住,节约大量土地。经测算,规划的4个社区全部建成后,可节约土地4500多亩,将为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拓展更大空间。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供了良机。马少军介绍,辛店镇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一轴、二纵、三区”的规划,重点发展高
效示范农业、休闲垂钓养殖和古镇古寺游览,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产业支撑;将依托隋唐西苑遗址保护区的优势,在沿河地带发展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与保护区内新型农村社区相呼应,形成和谐的人居环境。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为孙旗屯乡谋划传统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宋德谦介绍,孙旗屯乡已经制定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对合村并点腾出的7000多亩土地进行规模化经营,围绕绿色蔬菜基地、高产西瓜、林果产业、生态旅游,着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规划745亩土地,配套建设东沙坡工业园,集中发展产业项目;依托社区门面房,发展商贸、餐饮等服务业,吸纳居民就业。
3 福民惠民,安居乐业有保障
农民离开土地,住进新社区,依靠什么生活?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伊始,高新区就统筹考虑了配套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就业项目配套建设,力求社区有配套产业,群众有创业项目,每户有一人在企业就业。
为解决农民“转身”的后顾之忧,高新区依托产业优势,坚持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一起做”,推进土地流转工作,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建设生态农业、林果产业,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使农民就近就业。
以东沙坡社区为例,燕家沟、引驾沟、马营
特约记者王思臣
等4个村共有劳动力4602人,其中有1740人在外务工、2862人需要安置就业。东沙坡中心社区通过“一带二区一基地”产业带动,依靠当地农业发展公司、工业园企业等渠道,可就地安置2800多人就业;依托社区门面房,社区内未就业人员还可从事与商贸、餐饮等服务业有关的工作,有效保障社区居民收入。
在泰和家苑社区周边,以绿色大地公司、农丰公司、宇林农技公司等为主,以“农家乐”、“渔家乐”等生态餐饮为辅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社区居民就近就业的首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