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黄洋界上炮声隆
人生最美是军旅
在黄继光纪念馆 当解说员
我是一个“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8 月 1 日 星期    【打印】  
峥嵘岁月
黄洋界上炮声隆
□王经华
    上井冈山必到黄洋界。黄洋界,罗霄山脉的主峰之一,因那场黄洋界保卫战而威震四方,更因毛泽东那首《西江月·井冈山》而扬名天下。

    黄洋界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区西北部,海拔1343米,是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这里山道崎岖,地势险要。1928年8月,井冈山军民在黄洋界以少胜多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这为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挥了关键作用。

    汽车从茨坪出发,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几十分钟后,在黄洋界北侧停下,我们开始弃车步行上山。通往山顶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深谷。游客沿着石阶,手扶栏杆,缓缓前行。导游说,过去通往黄洋界哨口仅有这一条小道。黄洋界保卫战时,小道上既无台阶,又无栏杆。哨口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快到山顶时,我们来到一个山嘴,这里有一门迫击炮,威风凛凛。导游讲,它是当年保卫战的“功臣”。当时山下敌人集中四个团的兵力,妄图趁红军主力外出打仗的时候,一举拿下黄洋界。山上的红军仅有不到一个营的兵力,敌众我寡,弹药又少,情况危急。战士们凭借有利地势,用滚木、礌石打退了敌人十多次进攻。休整时,乡亲们送来了饭菜。战士们吃饱喝足后又加固了工事,运来了滚木、礌石。这时,一门迫击炮也被运上山来。不久,敌军开始了新一轮更猛烈的进攻。黄洋界上硝烟弥漫,呼声震天,红军营长陈毅安下令炮手向山下敌人的主阵地开炮。

    有炮不用,更待何时?“先来它一阵炮战……”我的话音未落,导游便回应道:“不成,红军只有三发炮弹。”才三发?更让人焦急的是,前两发炮弹因日久受潮,打出去后都没有炸响。仅剩最后一发炮弹了,炮手们把它擦了又擦,装进炮膛。只听轰隆一声,炮弹不偏不倚炸中敌军指挥部!战士们跃出战壕,边冲下山边喊:“冲啊!杀啊!毛委员回来了!”

    “毛委员回来了?毛委员当时不在山上?”我不解地问。“是的,毛委员当时正在外地指挥作战。”导游回答。毛泽东在回井冈山的途中得知山上的同志们打了大胜仗,非常高兴,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在接近山顶处,我们又看到一个颇似院落的小山坳。“院”中矗立着一座纪念碑。碑正面刻着朱德题写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背面刻着毛泽东手书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个大字。碑对面是一块横碑,正面是毛泽东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背面是朱德题写的“黄洋界”三个大字。

    我们来到黄洋界山顶,这里有当年保卫战时修筑的工事、红军的营房。自山顶放眼望去,云遮雾罩,像汪洋大海,群山座座宛如小岛时隐时现。

    听当地人讲关于黄洋界有两种说法:一说黄洋界过去曾叫做“黄杨界”,因山两侧居住的黄姓和杨姓山民闹纠纷,官府在这里划下界限,埋上界碑,故称“黄杨界”;二说此地也曾叫做“汪洋界”,因为这里属万洋山支脉,山上常年云雾笼罩,如同一片汪洋。随着时光流逝,人们约定俗成,在两个名字中各取一字,就成了今天的名字“黄洋界”。

    我倒是觉得汪洋界这个名字与眼前的景象颇为相符。此时的黄洋界像一艘停泊在大海上的巨轮,整装待发,乘风破浪,开始新航程。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