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动人心的大学生活即将开始,不少准大学生们都充满了憧憬。憧憬之余,也有各种各样的困惑或烦恼。心理专家表示,准大学生们要以开放的心态主动适应新环境,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并学会与人交往。
消除畏难情绪,学会独立生活
家住涧西区的小陈,即将到上海的一所大学求学。从幼儿园到高中,小陈只需勤奋学习,洗衣服、吃饭问题等都由父母包办。这阵子,每当想到将要独自到异乡就学,他心里有点发憷:没有父母在身边,自己是否还能衣食无忧?在高手云集的新环境中,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馨泉心理咨询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沈会芝说,人的一辈子,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胎儿丧失了襁褓,才能学会站立和走路;青少年丧失了父母的呵护,才能成为能够独立生活的人……如果我们一辈子都惧怕丧失,都不愿意付出任何代价,那么我们也将丧失发展的机会。明白了这一点,即将跨入大学的学生们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的环境,跨越生活、学习、交际、自我丧失感这四种障碍。
自理能力差的学生,面对新生活首先不能有畏难情绪,可以设定半年作为适应期。这半年中,生活方面,可以从小事做起,慢慢学会独立生活;学习方面,可以尝试结合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职业方向提前进行规划,分配学习时间。
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就像一名运动员,可能在省队里面是第一名,后来进了国家队可能变成第三、第四名了,但是能进国家队,本身就足以说明他是一个优秀运动员了。所以,要适当地降低对自己的期望值,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以轻松、开放的心态投入大学生活,才能收获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
精选社团,有针对性地锻炼自己
高中阶段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学习,但大学里除了学习知识,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面对花样繁多的各色社团,是该撒网般实施“海投战术”,还是精挑细选、货比三家,还是“随意一报,进了哪个都好”……
“以往,有的新生一口气报了10多个社团,认为参与的活动越多就越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但后来发现,不仅自己忙不过来,还影响了学习成绩。”沈会芝说,其实选择社团在精不在多,要从个人爱好及特长出发进行选择,还要分清主次、理性对待,毕竟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
沈会芝说,大学是一个人未来从事何种职业的探索阶段,通过社团活动可以了解自己的最佳资源点是什么。她建议,大一新生最好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及特长选择社团,不要盲目跟风。另外,可以针对自己的弱势选择社团,通过社团的锻炼来弥补自己的短板。
刚进入社团的新生还普遍存在一种现象:由于不能很快在社团中脱颖而出,有的学生参加几次活动后就不去了。“新生在社团中要学会当配角,热情饱满地参加活动。即便只是做配角,只要你努力做好每件事情,也会慢慢发现自己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沈会芝说。
以诚待人、宽容待人,提升交往能力
大学生活不像高中时代那么紧锣密鼓,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聚在一起,交几个好朋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那么,交友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以诚待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对别人要抱着诚挚、宽容的胸襟,对自己要怀着自我批评、有过必改的态度。”沈会芝说,交往时,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这就好比照镜子一样,你自己的表情和态度,可以从他人对你流露出的表情和态度中一览无遗。
另外,交朋友时,不要只去找与你性情相近或只会附和你的人做朋友。好朋友有很多种,如乐观的朋友、智慧的朋友、脚踏实地的朋友、幽默风趣的朋友、激励你上进的朋友、提升你能力的朋友、帮你了解自己的朋友、对你说实话的朋友等等。
“虽然校园爱情非常纯美,但恋爱这件事不能过分执著,更不能让感情伤害彼此。”沈会芝说。
记者 戈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