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聚 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扎堆的台风“秀”
为何台风扎堆而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2 年 8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为何台风扎堆而来
8月8日,浙江省小芝镇横峙村,工作人员在清理遭台风袭击后倒塌的房屋。(新华社发)
    台风“达维”“苏拉”前脚刚走,“海葵”又气势汹汹地袭来。短短不到10天的时间里,西北太平洋上就有3个台风接踵而来,正面袭击我国东部沿海。中国气象局有关专家8日指出,今年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比常年同期多,强度也更强。

    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高级工程师高拴柱表示,10天内3个台风登陆的情况的确不多,但七八月是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的高峰时期,所以也并不算太奇怪。

    高拴柱说,之所以在这个时期台风“扎堆”,是与大的环境背景密切相关的。这个季节的西北太平洋能为台风生成提供大面积的暖海温,海水蒸发后,形成的水汽越聚越多,台风的胚胎就很容易孕育并发展壮大。另外,从大尺度背景来说,高低层切变小,副热带高压或季风影响纬度相对偏北,使得热带辐合带纬度位置偏北,有利于台风生成。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叶殿秀说,今年以来,截至8月上旬,西北太平洋、南海生成了12个热带气旋,比常年同期(1981年~2010年同期)偏多2.4个。其中,5个在我国登陆,比常年同期偏多1.5个。近期台风生成和登陆时间集中,7月底至今,有4个台风生成并登陆。

    叶殿秀说,今年台风强度偏强,5个登陆我国的台风中,有4个达到台风级别,这比常年同期的1.4个明显偏多。

    此外,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和第10号台风“达维”的登陆时间相差不到12小时。根据现有历史资料记录,这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以前,两个台风登陆我国时间相差最小的是24小时。

    相关链接

    现阶段我国台风预报处于何种水平

    面对台风这样一种破坏力极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有效防御的关键是及早对台风移动路径和强度作出准确预报。那么,现阶段我国台风预报水平如何呢?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介绍,我国已基本建成高时空分辨率的台风立体监测体系,自主研发的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网、高密度地面自动站、高空探测以及移动观测等设备和技术能对台风开展全方位的实时监测,为台风业务和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

    先进的观测设备让千里之外的台风“无处遁形”:风云系列气象卫星的双星加密观测模式可以每15分钟获取最新台风监测图像;沿海已建成的无缝隙多普勒雷达站网每6分钟就可获取台风的实时监测信息;我国已建成的36181个自动气象站中,包含海洋(海岛、船舶、石油平台)站139个,浮标站18个,可以每10分钟(广东等地可密集到每5分钟)采集风向、风速和降雨信息……

    “近几年我国也针对登陆台风逐步开展了外场观测试验,移动GPS探空、移动多普勒雷达、移动风廓线、移动自动站等丰富了台风监测手段,弥补了关键区域监测站点时空分辨率的不足。”陈振林介绍,这不仅有效提高了台风的现场观测和预警服务能力,同时也为相关科研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由于台风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值预报模式的不断发展,近20年来,我国台风预报业务能力取得了持续而稳定的提高:

    ——台风定位时次逐步提高。从2006年开始,中央气象台将登陆台风定位时次从原先的每3小时提高到每1小时。

    ——台风业务预报时效不断延长。2001年之前中央气象台只发布24小时至48小时时效的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2001年开始将台风预报时效延长至72小时,2009年又延长至120小时。

    ——台风路径预报准确率迈上新台阶。2007年至2011年,中央气象台24小时至72小时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平均值分别为114公里、190公里、287公里,和20年前相比,24小时路径预报误差减少了80公里至100公里,48小时路径预报准确率和当年24小时预报准确率相当,72小时路径预报准确率甚至比当年48小时路径预报准确率还高。

    “目前,我国台风路径预报和国际水平基本相当。”陈振林表示,随着台风预报水平的提高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不断完善,台风防灾减灾成效将日益显著。

    (本报综合消息)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