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江国成
上周发布的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1.4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2.1%。这表明,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我国,民营经济继续保持“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比重,并成为当前支撑投资增长的重要“稳定器”。
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活力
30多年来,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快速发展史。华为、中兴、联想、吉利……一连串响当当的企业成为民营经济的优秀代表。
目前,华为、中兴、联想、万向、比亚迪等民营企业已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企业,不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活力源泉,也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树立良好国家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我国民间投资进入欧美发达国家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华为收购美国公司等多起并购案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
今年3月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了2011年世界专利申请情况,中兴通讯以2826件的数量超越日本松下,跃居全球企业国际专利申请第一位。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认为,民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改善民生、繁荣市场,满足了人民生活多样化的需求。民营企业也为国民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政策护航民营经济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不断健全和翔实的政策文件,为民营经济发展铺就了一条生机盎然之路。
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非公经济36条”)正式发布。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非公经济36条”,2010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36条”)出台。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繁荣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
继续破除“玻璃门” 壮大民营经济
2008年以来,由于缺乏实施细则等原因,“非公经济36条”以及“新36条”实施效果远远不及民营资本的期待。所谓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仍阻碍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为此,中央相关部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相继发布了42部有关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健康发展的实施细则。银监会出台的实施细则提出,不得单独针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设置限制条件或其他附加条件;国资委发布的实施细则提出,民间投资主体与国有企业可以共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铁道部发布的实施细则提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参与建设铁路干线、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煤运通道等项目……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42部细则的切实贯彻落实,相信会进一步提振民间投资的发展信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据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