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盏论酒,我想到的自然是杜康,因为他是“酒祖”。“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晋人江统在《酒诰》中告诉我们,三皇五帝时,杜康从“空桑秽饭”中悟出造酒秘方,酿造了中国第一杯秫(shú)酒。然而,杜康没有想到他无意中酿造出的酒,竟把华夏五千年酒文化演绎得有声有色。
酒问世后,很快风靡中国古代政治、军事领域。有关酒的功过故事便源源不断。
因酒亡国的是夏代君主桀,他造了一个可以行船的酒池,不分昼夜与爱妃饮酒淫乐。他还创造了聚众饮酒人数最多的纪录,一次性组织三千人在池边豪饮,以“醉而溺死者”为乐。有这样的酒鬼当国君,亡国也是必然的事了。
这之后,商纣王“流酒为池”,“悬肉为林,令男女裸而相逐其间,是为醉乐”,后来周武王伐纣、商代灭亡。
宋太祖赵匡胤当了皇帝后,一直担心臣子们也会像他一样“黄袍加身”,便在一次酒宴上借着酒劲儿,要回了重臣们的兵权。“杯酒释兵权”,酒也有一份功劳。“青梅煮酒论英雄”也为酒记下一功。然而,酒之功又何止这些。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一曲激情短歌,为酒文化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打开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浓浓的酒香扑鼻而来,“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朋酒斯飨(xiǎng,用酒食招待客人,泛指请人受用),曰杀羔羊”……如果没有酒,哪有“李白一斗诗百篇”的豪放?如果没有“把酒问青天”,又哪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连女诗人李清照,也“把酒黄昏后”、“沉醉不知归路”。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方可动笔,醉后作画,挥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黄公望“酒不醉,不能画”。“书圣”王羲之乘着酒兴书写了“遒媚劲健,绝代所无”的《兰亭序》,酒醒时却“更书数十本,终不能及之”。
斗转星移,现代人依然钟情于酒。觥筹交错间,人们以酒品观人品。贪杯伤身者有之,酗酒闹事者有之,因酒后驾驶而引发惨案者有之。当然,也有不少好酒者,闲暇时,邀知己二三,觅闲适之处,细细品酒,促膝长谈,至月落西山方乘兴而归。这也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呀!
唐代诗人孟郊在《酒德》中说:“酒是古明镜,辗开小人心。醉见异举止,醉闻异声音。酒功如此多,酒屈亦以深。罪人免罪酒,如此可为箴。”可见,酒之功过不在酒,在乎喝酒人自身也。古也罢,今也好,酒中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把盏论酒,人生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