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雪山火海寄诗情
悬在餐桌上方的“鸟窝”
趣说古代“名片”
晚霞中的定鼎门
把盏论酒
新词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8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知多一点
趣说古代“名片”
□林子
    在现今的社交生活中,名片成为不可或缺的物件。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了“名片”。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在沛县当亭长时,一次和朋友一起到吕公家去贺喜,因为没有带钱而不得上堂入座,便假装“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释名》曰:“谒,诣也;诣,告也。书其姓名于上,以告所至诣者也。”这“诣”就是汉代的“名片”。

    宋代又出现了刺。宋代孔平中《孔氏谈苑·名刺门状》记载:“古者未有纸,削竹以书姓名,故谓之刺;后以纸书,故谓之名纸。”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名帖》引刘冯《事始》所载:“古者削木以书姓名,故谓之刺。”可见,刺是那时的“名片”。古代的刺不仅仅书写有通名者的姓名,有的还写了其官职、爵位及原籍、居处。

    因为刺比谒更灵便、实用,就逐渐取代了谒。在南昌一座西晋墓中曾出土数枚木刺,《梁书·诸葛璩(qú)传》中也有“投刺邦宰”的记载。另外,谒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尊长通名时用的“名片”,通常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亲朋、同僚之间平时使用的是比较简易的刺。

    在中国古代,“名片”曾被人们当作贺年片使用。那时,由于交通不便,所以古人递送贺年片的范围基本上限于同一城市及附近地区。送贺年片的方式往往依据致送对象的不同而有别,有的是主人亲自登门送上,有的是主人吩咐仆人分送。宋代周密《癸辛杂识·送刺》写道:“节序交贺之礼,不能亲至者,每于束刺签名于上,使一仆遍投之,俗以为常。”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