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9版:深 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都是葡萄惹的祸?
南石山村: 唐三彩在此获新生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8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农药残留引发“红酒恐慌”
都是葡萄惹的祸?
    核心提示

    日前,一则关于张裕葡萄酒检出致癌农药残留的报道,让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国葡萄酒企业遭遇信任危机。这是继此前某黄酒品牌“菌落超标”风波后,再次陷入食品质量安全风波的酒类企业。

    葡萄酒中使用农药是否违禁?对于葡萄酒中的农药残留,“国标”又是如何规定的?标准问题为何屡成农产品加工业“恐慌”源头?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调查。

    1 知名红酒被曝农药残留

    日前,某杂志将国内三家葡萄酒企业的10款产品送交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结果显示,各款葡萄酒均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其中,张裕葡萄酒农药残留值最高。由于上述农药具有导致肝癌的风险,并且多菌灵为美国禁用的农药品种,因此这一消息在市场上引起了震动。

    此后中国酒业协会及张裕集团回应,之前送检的10款国产葡萄酒农药含量均极其有限,农残量远低于欧盟葡萄酒及国家食品的标准,不会对人体健康构成任何影响。

    在这份由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中,记者看到,此次检测共包括控制葡萄霉菌性病害的多菌灵及甲霜灵等10项农药检测指标。其中,只有多菌灵及甲霜灵被检测出微量含有,而敌百虫等其余8项指标均显示“未检出”。

    张裕集团表示,按照此次检测结果中杀菌剂含量计算,相当于每天喝123瓶葡萄酒,也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葡萄种植专家、山东省酿酒葡萄科研所研究员朱林表示,在我国酿酒葡萄主产区,夏秋多雨季节容易导致葡萄真菌病害发生。因此,使用农药防治病害是大家普遍采用的方法,农药残留也不可避免。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严卫星说:“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都会使用农药,这是现代化农业的需要。农药残留只要在标准允许范围之内,就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正值“农残”风波的风口浪尖,记者连续几天调查走访了北京的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等超市,发现张裕等国产品牌葡萄酒开始搞促销,部分产品甚至“买一送一”,然而市场反应冷淡。

    正在选购葡萄酒的北京市民周树新表示,他在网上看到了有关国产酒农药残留的消息,“还是希望主管部门对红酒标准有个明确说法,才敢放心买”。

    2 葡萄酒“国标”就低不就高

    我国对于葡萄酒中的农药残留到底如何规定?记者调查发现,我国当前并没有单列葡萄酒国家标准,而是参照国家食品的通用标准。业内专家指出,葡萄酒标准的重要参照值,就是葡萄的农药残留指标。

    记者从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了解到,国家批准使用的农药多菌灵与甲霜灵广泛使用于谷类、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目前,我国葡萄酒行业参照国家GB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的标准以及欧盟的葡萄酒限量标准执行,其中国标规定,多菌灵和甲霜灵最大残留限量分别为3mg/kg和1mg/kg。

    然而,在农业等部门制定的水果(包含葡萄)30种农药的限量标准中,规定的农药残留种类和农药含量与“国标”有差别。其中,涉及葡萄农药残留的《无公害食品——落叶浆果类果品农药残留标准》规定,多菌灵和甲霜灵最大残留限量分别为0.5mg/kg和1mg/kg。

    这表明,当前国家对于葡萄农药残留的标准存在重叠现象。按照现有规定,相关行业和企业参照卫生部制定的“国标”。然而,农业部门的标准也未被废止。但两者关于多菌灵和甲霜灵等最大残留值的规定差距明显,“就低不就高”的标准,也让消费者心生忧虑。

    国内一家知名葡萄酒企业的总工程师表示,由于葡萄田间管理不规范,导致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过量使用,葡萄四个月的生长周期,大概会喷七八种农药,这造成部分酿酒葡萄果实中农药残留量过高,给我国葡萄酒的质量安全带来重重隐患。

    朱林等专家表示,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葡萄酒的农药残留标准。相比之下,欧盟、美国和日本都早已制定了严格的葡萄酒行业标准,他们有关葡萄与葡萄酒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达132种。

    欧盟日前出台最新规定,从今年8月1日起,要求欧盟范围内生产的有机葡萄酒,都改换成新的专有商标。葡萄在生产过程中不打农药,生产加工过程完全可追踪,这将成为未来葡萄酒业的发展趋势。

    3 标准为何屡成恐慌源头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不断产生纷争。此前的“立顿”茶叶农药风波,“药袋”苹果事件等,暴露出农产品加工业的一些共性问题。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标准之争,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标准质量不高、滞后的问题。

    专家认为,葡萄酒行业出现的问题是我国食品行业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一个缩影。如果一个行业的相关标准公正、明确,其他人就难以找出该行业存在的漏洞,更不会在社会上引起莫名恐慌。

    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表示,葡萄酒中农药残留单列标准应及时制定,不应缺失。

    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督司副司长毕玉安表示:“国家正在对食品安全标准不断完善。建议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抓紧制定我国葡萄酒农药残留标准,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使行业发展更加规范。”

    卫生部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认为,由于受食品产业发展水平、风险评估能力等因素制约,现行食品安全标准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尽管标准总体数量多,但标准间存在矛盾、交叉、重复,个别重要标准或重要指标缺失,部分标准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待提高,标准宣传贯彻执行有待加强。

    (据新华社)

    相关链接

    张裕回应:散户供货极少

    公开资料显示,张裕葡萄大柳行种植基地位于山东烟台,面积逾27万亩,“自营型”、“合同型”是基地的主要建设模式。

    据基地负责人雷成介绍,大柳行自营基地的管理模式为“张裕、承包户、雇工”三级模式:张裕向该基地派驻场长、3名技术员,管理和指导葡萄种植;同时,张裕将2300亩葡萄园分包给25户农户,每户约50亩~100亩;承包户则雇工700~800人负责日常运营。何时打药,如何用量,场长、技术员一清二楚,相关数据被录入电脑。

    对于合同型基地,雷成告诉记者,张裕与承包户签订保护收购合同,合同户组织成了合作社,除合同与农户签订外,张裕与合作社两头对接,张裕技术员参与进去,通过合作社管理和指导生产、打药。

    张裕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余英说,公司每年给农民开两次大会。开会除了培训合同户,还会强调喷洒农药的相关规定。

    在张裕与合同户签订的《张裕公司合同基地葡萄原料质量承诺书》上,记者看到,张裕要求合同户承诺:“不喷洒国家禁止使用的23种剧毒农药”、“不过量喷洒农药”、“种植葡萄达到 《张裕公司葡萄验收标准要求》。”

    作为约束措施,张裕收取了每个合同户的质量保证金,“必须按照我这个规定去施肥、打药,给我提供的葡萄必须是合格的,如果不合格,这个葡萄就销毁了,保证金也没了。”余英说,合同户的保证金按照每亩500元收取,大户收取几万元。

    除“自营型”、“合同型”外,特殊情况下也存在散户供货方式。散户是自由的卖家,哪家葡萄酒生产公司开出的价格高,他们的葡萄就卖给谁,“我们有政策,厂子没有权力去收这些散户,他们(散户)也拿不到公司开的送厂的运单。但是我们在调色一些特殊品种时,在公司很缺的情况下,有可能在某一个时段放开一个口,这种情况基本上就是3天到5天时间,公司基地外的可以送,这是很特别很特别的情况。”余英说,“新疆去年存在部分这种情况。”“(无论何种基地)每车都拉到公司化验,抽检是一样的。”张裕多位人士对记者表示。

    (据《每日财经新闻》)

    中国农药残留标准与外国差距惊人

    在2010年10月召开的农药残留和毒素与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上,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宋稳成博士称,我国的食品农药残留标准仅有807项,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有3338项,欧盟14.5万项,美国1万多项,日本5万多项。由于我国在风险及法律体系、技术研究方法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致使健全农药残留标准成了目前保证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

    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潘灿平介绍,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使用农药,使每年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达49亿亩次,挽回粮食损失5400万吨,相当于解决了2.7亿人一年的口粮。而随着病虫害抗药性的不断增强,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加上个别生产者误用滥用农药,给食品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甚至造成了恶性的食品安全事故。

    2005年,我国公布了国家标准,对食品中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进行了明确规定。2006年,我国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2007年和2009年,我国又分别出台了《农药管理规定》和《食品安全法》。2010年,我国又成立了农药残留标准评审委员会,以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强行限定,保证食品安全。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叶纪明在这次会议上表示:“在今后3年内,我国农药残留标准将达到7000项左右。” (据《科技日报》)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