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作为我国培养的首位景观学博士和留美博士后,刘滨谊带领着同济大学景观学系的师生们完成了三清山、鼓浪屿等著名旅游景观,上海世博会园林总体规划等诸多景观规划与设计项目。昨日,由他负责设计的龙门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开建。这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将有什么独特的魅力?如何通过规划来引领龙门园区实现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比翼齐飞?刘滨谊接受了本版记者的专访。
浓缩时空因素
文化景观相融
“这里守着世界文化瑰宝龙门石窟,流淌着灿烂的历史长河,龙门国家湿地公园注定将成世界唯一。”
作为龙门国家湿地公园设计团队的负责人,刘滨谊(上图)在项目开工仪式上,用这样满怀激情的话语,给予这座湿地公园极高的定位和期盼。
在他看来,这个湿地公园最大的亮点,就是文化为魂。这里浓缩了上下几千年的时空因素在其中,诗词文化、生态、美学等信息量巨大,为设计创作提供了灵感和思路。“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在唐诗中选取了300多首描述龙门山水风光的诗句,公园内的景观很多是取材于古诗文和古代绘画。”刘滨谊说。
“该项目的设计主题是‘神往龙门石窟,纵情大唐山水’,就是要为游客在这里回溯、再现千年以前的大唐山水风貌。”刘滨谊表示,按照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公园内十大景观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唐代歌咏龙门及南部湿地的诗歌、园林文献历史资料、山水绘画为主的历史人文为线索,挖掘历史自然与人文景观要素,进行恢复与再现,着重突出龙门独特的湿地特色与唐代人文精神。
充分营造水韵
提升龙门魅力
龙门山色,是古时洛阳八大景之一。然而,多年以来,龙门石窟多因文化魅力被世人敬仰,龙门山水魅力,还有很大开发潜力。
“这就是建设龙门国家湿地公园的初衷和最大意义所在。”刘滨谊表示。
中国有俗语称“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从古至今,构成景观的基本元素中,水都是必要的,甚至是第一位的。没有水,就没有充满生命力的景观。
刘滨谊说,从城市景观设计角度看,水是所有景观园林的命脉,更是环境保护和景观文化的源头。因此,水域的扩大、水质的净化、水景的组织等内容,是湿地公园设计中重点打造、着力提升的内容。
通过提升,龙门石窟将因水而活、山水共荣,实现从景区旅游向休闲游、度假游的“华丽转身”。龙门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将使自然山水与人文历史景观完美融合,精彩呈现。
“明年此时再来龙门,现在的河滩将被湿地水面所覆盖,龙门石窟也将更有生机。”用刘滨谊的话说,“今天我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打造高水平的湿地公园,是对龙门石窟文化遗产的庄严承诺。要尽可能地创造惬意的环境,让游客自愿留下来,轻松享受“新龙门”。
记者 李东慧 实习生 徐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