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助睡书籍成了图书市场上一只表现强劲的“绩优股”。粗粗一数,上架的相关书籍竟有三四十种,比如《我能让你睡》、《你可以睡得更好》、《深睡眠》、《优睡眠》、《一夜好眠》、《幸福睡眠法》、《克服睡眠障碍》、《你的睡眠还好吗》等。这些图书大多扎堆儿出版于2010年以后,也就是睡眠障碍渐成一种现代“时尚疾病”之际,作者既有欧美和日韩的,也有中国本土的。
助睡书籍成“救命稻草”
人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睡眠本能,可本能竟然也会“退化”。很多都市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从前倒头就能呼呼大睡,清晨得靠几只闹钟轮番轰炸才能勉强睁开眼睛;如今到了该睡觉的点儿,却翻来覆去睡不着。有调查表明,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群中,大多数人存在睡眠质量问题,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受到严重危害。
助睡书籍的出现让睡不着觉的都市人犹如看到了救命稻草。《我能让你睡》凝聚了世界上最成功的心理放松大师保罗·麦肯纳20年的研究成果;《优睡眠》的作者斋藤恒博,是日本GoodSleep医院院长、医学博士,科学依据差不了;创作出《幸福睡眠法》的韩国人李东衍,是失眠症患者,由他现身说法,很有说服力;《睡眠,最自在的修行》从瑜伽的角度出发,由中国瑜伽师王媛带读者放下无谓的执念,找回清静的体验……这些图书每一本看上去都很美,将它们当成枕边书,临睡前啃啃,仿佛真能一觉睡到天亮。
内容同质化倾向严重
不过,啃下不少本助睡书的读者抱怨,这类书内容同质化倾向严重,啃一本和啃十本差别不大。不少书都是从分析睡眠切入,光凭科普知识就撑足了半本书。《深睡眠》依次告诉你什么是睡眠、什么是深睡眠,顺便梳理一把睡眠简史;《优睡眠》索性扯上了做梦,比如记忆与梦的关系、梦的解析准吗、动物也会做梦吗等。
想要睡好觉首先得了解睡眠,这逻辑没错。可然后呢?接下来的助睡方案几乎就是各大偏方的“乱炖”,不忘从环境、身体、生活方式、心态等几大方面一一讲解。比如卧室环境很重要,温度最好在18℃至22℃之间,湿度最好在60%至70%之间,保持小音量,光线要昏暗些;又如吃好就能睡好,确保睡前两个小时结束就餐,七分饱才有助睡眠;也有运动疗法,比如做睡眠瑜伽或是做20分钟锻炼,一星期至少做3次。
最玄的还得数一些自我心理暗示方面的招数。所有的助睡书都会叮嘱你“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平和的心态生活,自然就睡得香”。这些道理,谁不懂呢?睡不好觉的主要原因就是情绪不稳,可修炼一颗纯洁的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然,你还怪不得这些图书。
(据《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