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平
机制转换攻坚战,是生死攸关的严峻挑战,更是华丽转身的重大契机。
“血,总是热的”。打赢这场攻坚战,要靠胆识和智慧,要靠勇气和担当!
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30多年来,“改革”一词与洛阳如影相随。
从20世纪90年代被列入优化经济结构试点城市,到进入新世纪启动市属中小企业改革,一轮又一轮改革,吹响思想解放的号角,引领洛阳的发展方向。
改革步入攻坚期,过去改革的不彻底性日益凸显,有的企事业单位仍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有的部门仍是计划经济的老一套。
改革进入“深水区”,好改的都改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是以前视为“禁区”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
我们还要不要改?
答案显而易见:不改不行,改不彻底也不行。
2010年年底,市委、市政府打响机制转换攻坚战,掀起新一轮轰轰烈烈的企事业单位改革大潮。全市列入改革改制台账的企事业单位达6000家,涉及职工逾16万人,改革剑锋指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文物、体育、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等重要领域。改革领域之广、人员之多、模式之多样化、障碍之大前所未有!
“改革开放不能像小脚女人。”邓小平的话犹在耳畔。
尽管阻力重重,洛阳不转移目标,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打破体制僵局,矢志不渝;尽管矛盾交织,洛阳不转移视线,激活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动力,扭住生产力解放,心无旁骛。
“我要改”背后的洛阳实践
市第六人民医院,前身为洛轴职工医院,曾经随洛轴的兴衰上下波动,曾经因医药费拖欠问题运转难以为继。去年3月,全院上下筹资1000多万元,“买”下医院当股东,开始改革闯关。
老树嫁接新枝的生命力,改制的“疗效”立竿见影。今年上半年,该院门诊病人数量翻了一番,收入增长了60%,职工纯收入整体上涨了50%。
医院改制了,看病就医会不会价格上去、服务下来呢?院长裴桃枝的回答是三个“不变”——坚持党的领导不变,坚持救死扶伤的宗旨不变,坚持非营利的性质不变。该院门诊所有检查费用全部减半,半年向社会减免费用100多万元,并向患者提供免费早餐。专家门诊下午上班时间提前2个小时,晚上坐诊延长3个半小时,更好地方便了群众就医。
改与不改两重天,六院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近两年来,全市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风生水起,从最初的“要我改”,到如今的“我要改”,改革进入“巩固、深化、提升”的新阶段。
有关数据显示,继去年全市企事业单位改革基本大头落地后,今年全市99户企事业单位改革,已有80户完成或基本完成;59个承担企事业单位改革任务的市直部门,已有43个完成或者基本完成。
“洛阳新一轮改革蹚出了路子,事业单位改革更走在了全国前列。”市国资委副主任张俊武如是说。
这条“路子”就是职工利益最大化、改制单位活力最大化、政府部门服务效率最大化。“三个最大化”原则,是企事业单位改革的洛阳范式,是效率与公平兼容的洛阳探路。(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