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平
天下大事,民生为首。
一场直面民生难题的攻坚战,从洛阳沿着“福民强市”路线图起跑之日起,就被定位成“洛阳所有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全过程”。
只有回首过去,我们才知道自己已经走出多远。
犹记2012年伊始,市委书记毛万春在“作风转变年”动员大会上强调,要以更加勤奋的作风实现民生改善攻坚战的新突破。然而全市二季度工作会,却给出这样一个阶段性评语:民生改善不快。
六个字,简短凝重。道出了更多的清醒与忧患,也道出了更高的信念与追求——为民谋福,只争朝夕!
无法回避的“不快”
福民强市,福民优先。福民的根本,就在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种民生难题,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足、更加安康、更有尊严。
就业是民生之本——
今年以来,全市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亿元,支持1.3万人成功创业,带动城乡就业4.6万人;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各类再就业人员总计13.6万。应该说,抓创业促就业成效显著。然而,劳动力总量供求矛盾仍然突出。据统计,我市每年新增高校毕业生、初高中未升学者、复转军人、城镇灵活就业人员约13万。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失业职工、农民工需要就业,而我市创造的城镇就业岗位约10万个,整体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教育是民生之基——
今秋开学,城市区将有8所新学校投入使用,其中5所是民办学校。近两年来,伴随着“一保三放开”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洛阳教育事业迈入大发展大提升的轨道。然而,审视当下,幼儿园总量少,公办园比例低,新园开工率不足年度计划的一半;入园费居高不下,家长叫苦不迭;教育发展不均衡,“西高东低”、“城高乡低”的格局未能打破,“择校热”、“大班额”等现象依旧突出。
健康是民生之首——
近两年来,我市顺利完成了11家公立医院的改制任务;全市参合农民470.85万人,参合率99.5%;“先看病,后付费”的诊疗服务模式,在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成功推行,走在了全国前列。然而,还有部分卫生建设项目推进缓慢,项目资金使用监管不严,甚至有截留、克扣和挪用现象;部分县(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尚未拨付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品种偏少,配送到位率和及时率较低,造成老百姓就医不便。
…………
由是观之,在一系列民生热点、难点、焦点、燃点问题上,上述工作与685万洛阳人民的热切期盼相比,“民生改善不快”乃是不争的事实。
敢问“钱从哪里来”
民生改善是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柴米油盐酱醋茶”,缺了哪一样都不行,干好哪一样都要钱。
我们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只要除以685万人口,都会变成小小的份额;而推动民生改善的投入,只要乘以685万人口,都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数字。实事求是地说,洛阳财力有限,改善民生由政府全部“买单”、由财政全部“兜底”,显然不可能。
“一分钱憋死英雄汉。”民生改善攻坚战,“钱从哪里来”难倒了几多英雄汉!
当然,也有借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成功范例。
据报道,2010年至2011年8月底,洛阳财政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4.3亿元,带动社会投资45.1亿元,财政资金放大了10倍,较好地解决了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就在今年,省下达我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24781套,目前我市已确定了53个项目共27165套,超出任务2384套,总投资41亿元,在资金筹措中同样注重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建设。
栾川县人民医院的筹建,也妙用了“四两拨千斤”。
2010年,栾川县人民医院争取国债资金2160万元,实施新医院建设项目。栾川县政府决定采取医院投资建设,政府、医院分期还贷模式,总投资提高到1.6亿元,在县城东部新区建设一座高标准的新医院。项目资金除县财政分期配套3840万元外,由县政府担保,县医院作为业主单位向银行贷款1亿元,贷款本金由县财政在13年内逐步偿还,年度利息除县医院以当年利润30%偿还外,其余由县财政承担,有效缓解了县财政和医院资金压力。
“用计划经济的眼光解决上学难、看病贵问题,那是一个用多少钱都填不满的坑;用市场经济的眼光,用多管齐下的办法来解决,就是民生改善、机制激活、产业发展、政府保障‘一石四鸟’的多赢之举。”市委书记毛万春有此论断。
实践证明,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靠“四两拨千斤”来增加吸纳各类社会资本投入的能量,通过加大改革改制工作力度来盘活教育、卫生、住房资源的存量,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来扩大教育、卫生、住房资源的增量,就能做大“蛋糕”,就能“不差钱”,就能“有钱好办事”。
破解资金难,我们切切不可坐困愁城,我们完全应该大有可为!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