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全国高校陆续开学,今年许多高校不约而同地定了一项规定:独立报到。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在校内拉起警戒线,让家长“远观”……不少人赞同这些做法,也有人质疑:高校究竟是想培养学生独立性还是为了省心省力?
家长被拦警戒线外
9月1日,同济大学新生报到,校内一条警戒线把家长挡在远处,个别家长试图“越线”,被保安劝回。清华大学今年也首设警戒线,家长一律只能在线外目送孩子带着材料独自登记入学。
“新生独立报到”成了全国众多高校新学期的第一条规定。上海师范大学用亲切的口吻写道:“亲爱的家长,把呵护藏在心底,我们自己能行!”河南大学招办则在微博上风趣地说:“严重鼓励新生自行独立报到!”
记者采访发现,独立报到的规定催生出“组团报到”。复旦大学曾诗晓、张佩柔、王露霖、蒋鹏飞等4位新生都来自重庆,开学前通过QQ认识,得知学校鼓励独立报到,便相约结伴而行。
“其实上大学第一步就要从独立报到做起。”曾诗晓说。
校方:为培养孩子独立性,学校要做的反而更多
上海大学规定,校车从火车站改到学校附近地铁站接新生引发争议。有人认为,培养学生独立性是借口,关键是学校想省心省力。
对此,上海大学学工办副主任孟祥栋说,学校经深思熟虑,认为培养学生独立性必须迈出有实质性一步。上海大学团委书记胡大伟介绍,开学后,校团委将选拔部分新生赴井冈山实践锻炼,选拔的一个“硬指标”就是独立报到。
记者采访发现,各大高校并非拒家长于门外,而是希望家长不要插手学生报到。
复旦大学还特意举办了新生家长座谈会,传递学校对于独立人格培养与人文精神关怀的理念。
“为了培养孩子独立性,学校要做的反而更多,但这些都是早晚要面对的。”孟祥栋说。
“警戒线”打破传统教育逻辑
一张母亲在儿子宿舍熟睡的照片在网上引起热议:来自陕西的母亲,在孩子宿舍内的地板上睡着了。而她的旁边,是早已铺好的床铺。不少网友认为,如果今后这样的场景少了,才说明孩子真的独立了。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桑标说,当代青少年缺乏独立能力是从小养成的,很多孩子足不出户,只管读书,一直到高考填志愿都是家长代劳,开学送孩子便惯性般延续下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培养的不是“人”,而是“分数”,20岁的孩子可以有30岁成人的数学水平,但往往没有15岁孩子的独立能力。
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认为,“警戒线问题”之所以广受关注,是因为它打破了一条传统逻辑:父母操心孩子读书、考试、升学、就业、买房、结婚、生子。“这本身就是个畸形的培养方式,但一旦成型后,突然某环节不用父母操心了,各方都不适应了”。
(据新华社上海9月4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