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大学生健儿们在赛场上青春飞扬,赛事纪录连连被打破;一面却是最新报告显示大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肺活量下降了近10%,近视率接近90%,学生或者过胖或者过瘦……昨日在天津闭幕的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再次让人们把目光聚焦到我国大学生体质上来。
报告警示
大学生体质状况“形势严峻”
在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上,高校体育科研人员的调研结果令人忧虑: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虽然趋势有所减缓。
学生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与1985年相比,2010年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10.9%,大学女生、大学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下降了2.72厘米、1.29厘米,学生或者过胖或者过瘦,近视率接近90%。
“以这样的身体素质,如何建设人才强国?”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连续用了两个“形势严峻”来表达他的担忧。
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廖晓淇表示,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大部分指标低于韩国的同龄学生。
“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
高校体育
南开大学杨向东教授说,高考的压力往往让学生无暇顾及体育运动。进入大学后,一直紧绷的神经突然得到放松,很多学生的作息变得毫无规律,常常是凌晨睡觉中午才起床,很容易造成身体素质下降。
事实上,除了学生自身疏于锻炼以外,一些学校对体育教育的忽视也间接导致了问题的形成。
目前,高校体育工作仍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认为,体育并没有被摆在与德育、智育同等的位置上。究其原因,在于没有摆正教育的目标,在一些高校里,体育已经退化为每周一节的课程。
体育场地不足、保障不得力是阻碍体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又一“软肋”。王登峰说,如果按照国家“阳光体育”的要求,每个大学生每天都出来运动一小时,以现在高校拥有的场馆面积,怎能满足?
素质教育评价机制亟待出台
重建导向
“建立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是突破学校体育困局的关键,也是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办法。”王登峰认为,对大学生的评价体系中缺乏体育因素,大学生体育成绩好坏都与评优、就业等无关,这也导致了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不足。
龚克说,还要注意的是,学校体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重视人人参与、广泛普及,把学校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重要群众基础。
清华大学的体育课程贯穿本科四年,每年都会举行男生3000米、女生1500米的长跑测试,同时将学会游泳作为准予毕业的要求之一;在自主招生复试中增加了“体质测试”环节,测试成绩优秀的考生可获得额外加分。
清华大学体育部书记刘波介绍,他们对2011年进入清华的434名学生进行了跟踪测试,开始时学生的平均体育成绩较低、不及格率高,一年后,学生的不及格率明显下降,“这充分说明大学体育教育是改善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
王登峰说,从今年开始,高校新生全部接受体质健康测评,并以生源地为单位进行公布,反推中学体育教育的状况,按地区进行排名,让各地政府更加重视提升学校体育水平和质量,让全社会都来监督,促进学生体质水平提高。
(据新华社)
相关链接
学生体质将成高校评价指标
今后,衡量中国高校水平不仅要看其学科建设、科研实力、师资力量等指标,学生的体质状况也将影响对高校的整体评价。
日前在南开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王登峰列举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北京大学2011级学生军训两周期间,近3500名学生累计看病超过6000人次,特别是第一周,晕倒者众多。
王登峰透露,为了弥补学校体育教育的薄弱环节,我国将把学生体质状况纳入对高校的评价体系中。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共同起草的《关于加强学校体育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并对外公布,将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对学校整体工作的评价体系,促使学校开足体育课程,提升学校体育的质量。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