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巴克咖啡 (资料图片) |
|
咖啡店“进”寺院?
“施主,您是‘大悲’还是‘超大悲’?还是‘大瓷大悲’?”“我能‘续悲’么?”22日,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在杭州灵隐寺景区开店,引来“吐槽”(质疑)声一片。
23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灵隐管理处紧急告知星巴克方面,立刻停止“灵隐寺店”的宣传说法——这家星巴克的确位于灵隐景区服务区内,不过,距离灵隐寺围墙的距离超过1公里。
虽然“星巴克灵隐景区店”和“星巴克灵隐寺店”只有几字之差,但是这两种说法的位置相差却有千米。星巴克灵隐景区店位于灵隐路上、飞来峰停车场收费口的东侧、7路公交车总站附近。“从整个灵隐景区看,位置比较偏,并非游客的必经之路。”星巴克工作人员说,因此22日刚开业时进行了小杯品尝和派送活动,希望能扩大知名度。
不过,“@星巴克江浙沪”21日下午16时58分在网络上发送的一条微博引发热议:“杭州灵隐寺门店将于明天开门迎客……”消息一出,网络一片沸腾,网友纷纷转载并发表评论。
灵隐寺工作人员表示:“根本不在寺院的管辖范围之内,距离我们的围墙超过1公里,距离灵隐飞来峰景区大门口也超过500米。”
管委会下辖的灵隐管理处工作人员23日也紧急告知星巴克,灵隐景区店门口“热烈庆贺星巴克杭州灵隐寺店盛大开幕”的易拉宝,因为一个“寺”字,希望能尽快撤去。星巴克店随即就撤去了这幅1人多高的大型易拉宝。
“星巴克焦虑”在哪里?
2009年,在故宫九卿值房“驻扎”7年的星巴克在争议中正式告别故宫。而此次,星巴克进驻灵隐景区,被网友称为“不仅入得皇城,还入得空门”。然而,与故宫店不同,星巴克此次并未将咖啡店开进寺院。灵隐寺本身属宗教场所,而寺院外的灵隐景区则归属杭州市园文局管理。景区开发自身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作为业主的机构引入星巴克似乎也无可厚非。
事实上,距离星巴克不到50米处,集结了知味观、肯德基、超市商场、演绎餐厅等的杭州灵隐休闲旅游购物中心已营业半年之久。由于改变了灵隐景区以往商场规模小、档次低、布局杂乱的商业格局,该购物中心还被称为灵隐综保工程的“收官之作”。
让星巴克成为“众矢之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简单了它是一杯咖啡,看复杂了它是一个文化符号”。作为“美国并不高级的饮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星巴克在故宫开店也曾被认定一种“文化侵略”,侵蚀了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在文化传统和商业开发之间寻找平衡点,一直是中国许多名胜古迹面临的难题。反观一些其他国家的做法:在韩国的“故宫”景福宫,当地政府规定任何破坏传统文化气氛的饮食店都不能在宫殿区内申请开张,仅在门口设有饮料自动售卖机;日本对古迹保护显得更为保守,如擅自引入现代设备和产业,文化古迹可能遭到“降级处理”,从公认的“国宝”“重要文化财产”中除名。
名胜古迹的传统文化气息之所以被冲淡,应该反思的并不是多了一家星巴克或是其他洋品牌,而是过多的商业机构是否已超过服务游人的需要。毕竟,商业开发只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手段,如果做过了头,只会让名胜古迹染上更多铜臭气。
《人民日报》微博的微评论“灵隐寺能否飘出咖啡香?”评论:“星巴克能否开在灵隐寺?如果可以,那么禅茶一味,是否也能进化为禅咖一味?如果不行,上岛咖啡来了行不行?我们究竟反对的是外来文化入侵,还是景区过度商业化?法国卢浮宫、英国白金汉宫没有星巴克,因为那里没有铺位出租。由此来看,‘星巴克焦虑’或许在别处。”
声音
其实,有没有“寺”字,对灵隐寺来说,十分重要;不过,在普通市民游客看来,也许并没有那么关键——有不少网友多出于“幽他一默”的想法转发“大悲”微博。
网友“佚名”:进去这家星巴克店后,服务生会微笑地问:施主,您是“大悲”还是“超大悲”,或者是“大瓷大悲”?当然,也会有顾客咨询:我能“续悲”吗?
网友“榴莲小霸王”:灵隐寺的香火混着咖啡,那一定是浓浓的商业气。
网友“唐伯小虎”:星巴克是入不了皇城,只有遁空门。
网友“詹姆士劉”:星巴克在灵隐寺开分店和故宫那个性质不一样,并没在灵隐寺里面开。“灵隐寺景区门口商业街都有,多一家星巴克就不合理了吗?”
浙江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员王平:从商业角度看,星巴克做了一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决定,只是星巴克和灵隐寺代表的文化意义所有冲突,使得市民一时难以接受。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民应该用更加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商业行为。另外,灵隐寺景区在作商业选择的同时也应顾忌灵隐寺本身的文化内涵,双方应达成共赢。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