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大学科技园项目效果图 |
|
本报讯 (记者 李东慧)22日上午,我市又一产学研军融合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洛阳·大学科技园举行开工仪式。
市委书记毛万春出席并宣布项目开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柳生、副市长杨萍、市政协副主席肖宏滨等参加。
洛阳·大学科技园项目是2012年我省第二批重点建设项目,位于洛阳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南部,东临秦岭东路、南临蓬莱路、西临秦岭南路、北临创业路,规划用地525亩,规划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5亿元。洛阳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将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负责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推动产学研军深度融合
在大学科技园周边,拥有中信重工、一拖集团、中铝洛铜、洛阳LYC等一批机械工业全国百强企业,耐研院、拖研所、七二五所等10余家科研院所,河南科技大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等4所本科院校。
“这为科技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产业、技术和人才支撑。”洛阳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慧宏介绍,大学科技园在选址时,就考虑到在这里布局可以充分发挥研发、创新方面的竞争优势,打造以研发、设计、创意为主题的科技园区,推动产学研军深度融合,建设公共研发平台,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引导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作为我市产学研军融合发展的又一重要平台,大学科技园将有效整合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崛起,形成区域产业和技术创新高地。
六大平台优化发展环境
大学科技园项目建成之后,将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以工业设计和工业检测为主的生产型服务企业等,使园区成为高新企业集聚发展的平台、成长型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针对这些企业的实际情况,园区将对进驻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人才保障、科技金融、一站式服务、政企互动和创新服务等六大平台服务体系,为园区进驻企业创业及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现在科技园建设已进入服务为王时代,因此企业日常需要的法律、税务咨询,工商、行政手续办理,专利申请、政策扶持、人才培训、投融资服务等业务,在园区内都能找到相应的服务机构。”任慧宏表示,科技园还将与河南省863软件孵化器有限公司合作,将国家863软件孵化器有关技术服务平台引入洛阳大学科技园,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促进本地企业创新发展
之所以提供六大平台服务体系,是同洛阳高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密不可分的。在任慧宏看来,当前洛阳正在强力实施经济转型,但高新技术及现代生产型服务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并且与外界缺少交流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洛阳本土的生产型服务企业往往成长到一定规模就进入瓶颈期,必须想办法促进其加速发展。
我市人力成本低、科研院所多、人才储备足,目前面临着经济转型发展的压力,大力发展以生产型服务企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势在必行,机遇千载难逢。
该园区将通过引进一些外地先进企业,加强与本地企业的合作,从而强力推动本地企业创新发展,朝着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园区还将广泛吸引国内外专业技术与管理、风险投资人才前来投资企业,使他们成为引进人才的主体,优化人才智力资源结构。
多项政策扶持入园企业
在开工仪式上,我市发布了多项扶持政策,涉及企业落户、财政税收、投融资、工商管理、人才激励等方面,用以扶持入园企业发展壮大。
财政税收方面,财政部门将设立科技创业种子资金,市政府也将设立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金,支持园区内技术创新项目和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
投融资方面,在园区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引导政策性专业担保机构,面向洛阳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入园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担保。此外,在同等条件下,将优先安排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上市。
工商管理方面,鼓励高校师生和科技人员携带知识产权入园创办或领办科技型企业,以知识产权在园内企业入股的,其知识产权经评估作价,出资金额最高可达公司注册资本的70%。
人才激励方面,高校师生和科技人员以职务发明的技术成果在园内企业作价入股的,个人所占比例最高可达技术股份的80%;以非职务发明的技术成果作价入股的,该技术股份归个人所有。
此外,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带原创性技术成果入园孵化并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效益预期的项目,市政府还将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
项目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
按照规划,洛阳·大学科技园项目建设周期为5年。项目建成后将引进各类企业1000家,每年孵化科技型企业100家,聚集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2000名,吸收高层次人才从业万人以上,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数目5000项,申请各项专利200件,园区年总产值超过100亿元。
令人欣喜的是,洛阳·大学科技园的吸引力已经开始显现。
位于青岛路29号的大学科技园起步区,已先期建成并投用。这个拥有3000平方米孵化面积的基地,有21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入园设立了技术服务中心,洛阳众意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中电源丰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进驻,累计注册资金达5000万元,吸纳就业500人、转化科技成果20项,目前3家企业被列入我市高新技术后备企业。
5年后,这里将崛起一座新型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与伊滨区科技城交相呼应,形成我市东西两个高科技产业发展极,成为促进我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的重要带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