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人文河洛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台上筑寨缅圣王 举目移步皆文化
铜斝:温酒酒器 青铜精品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2 年 9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铜斝:温酒酒器 青铜精品
记者 姜春晖 通讯员 王耀辉 文/图
铜斝
申父乙提梁壶
四足盉
目云文尊
    核心提示

    斝(jiǎ)是我国古代一种用于温酒的酒器。1987年出土于偃师二里头遗址的铜斝,通高26.8厘米,口径14.8厘米,腹径8.9厘米,侈口、圆鼓腹、圜底、三柱足,口沿上有2个伞形柱,颈至腹部有一折弧形鋬(pàn),是我国目前所知出土年代最早的青铜斝之一。

    1 三足素面 造型古朴

    明清以前,由于蒸馏酒尚未发明,酒精纯度较低,因此,饮用前常需要温酒。“铜斝就是一种用于温酒的酒器。”洛阳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张玉芳介绍,铜斝作为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青铜酒器之一,件件弥足珍贵。

    1987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就出土了这样一件温酒酒器:通体素面,通高26.8厘米,口径14.8厘米,腹径8.9厘米,侈口、圆鼓腹、圜底、三柱足,口沿上有2个伞形柱,颈至腹部有一折弧形鋬。

    张玉芳表示,由于该铜斝纹饰古朴、造型稚拙,故显得卓尔不凡,当属夏晚期铜斝之精品。

    2 源于陶斝 用途广泛

    铜斝由新石器时代的陶斝发展而来。“铜斝主要盛行于夏商周时期。”张玉芳介绍,铜斝的基本造型为侈口,口沿有柱,宽身,下有长足。而且,斝的形制也比较多,器身有圆形、方形两种,有的有盖,有的无盖;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柱有蘑菇形、鸟形等;腹有直筒状、鼓腹状等;有的是扁平素面,有的用兽头装饰;底有平底、圆底;足有三足、四足、锥状空足、锥状实足、柱形足等不同类型。

    作为我国古代用于温酒的小型盛酒器,斝有时还作为酒礼器用,常与觚、爵等组合成套使用。据《诗经·大雅·行苇》载:“或献或酢,洗爵奠斝。”而《礼记·礼器》载:“尊者献以爵,卑者献以散(斝)。”可见,在作为酒礼器时,斝在等级上是比较低的。

    明清以后,由于蒸馏酒出现,酒精纯度越来越高,酒具也相应变小,铜斝无用武之地,最终消失了。

    相关链接

    酒器——酒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造型、用途各异的酒器,则是其重要载体之一。

    酒器,是指用于盛酒、温酒或饮酒的器具,包括尊、壶、爵、角、觥、彝、卣(yǒu)、瓿(bù)、杯、卮、缶、豆、斝、盉(hé)等。按其用途,分为贮酒器、盛酒器和饮酒器三类;按酒器的材料,可分为木制酒器、陶制酒器、青铜酒器、瓷制酒器、玉质酒器、金银酒器等。其中,青铜酒器多为贵族之具,主要用于皇室贵族间的宴飨、朝聘、会盟等礼仪交际场合;而用于陪葬的青铜酒器,作用相当于铭功颂德的纪念物品。

    古人云:“非酒器无以饮酒,饮酒之器大小有度。”可见,中国人历来讲究美食美器,饮酒之时更是讲究酒器的精美与适宜。所以,酒器作为酒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历史悠久、千姿百态。

    (春晖)

    文物名称:铜斝

    文物年代:夏代

    出土时间:1987年

    出土地点:偃师二里头遗址

3上一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