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依山傍水,山水自然资源丰富,我市将继续有效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建设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未来的中心市区绿化、景观、公共服务、市政设施等将如何规划建设,使其更加便民惠民?请关注本期对《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解读。
绿地建设:继承“山水格局” 实现生态宜居
此次城市规划提出,我市将继承目前“山水格局”,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自然山体、河道水系,绿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建设生态良好的宜居山水城市。按照规划,到2015年,洛阳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40%、绿地率35%、人均公共绿地10平方米;到2020年实现城市绿化覆盖率45%、绿地率38%、人均公共绿地12平方米。
在市区公共绿地方面,规划提出以“就近服务,见缝插针”的原则安排街头绿地和小游园,结合城市更新和遗址保护与展示增加公共绿地,到2020年,将新增市级公园12处、区级公园20处。在滨水绿地方面,建设滨水绿带,完善洛河两岸滨水绿地,供城市居民游憩和进行公共活动,伊河沿岸以自然、生态绿地为主,在涧河、瀍河沿岸两侧控制一定宽度绿化带。同时,今后城市区新建干道道路绿化覆盖率将全部达到40%,统一采用中间或两侧设置绿化隔离带的方式实施。
规划还提出,我市将严格控制水体资源及两侧滨水绿地资源;严格控制水系的连续性、公共性和开放性;洛河、瀍河、涧河的保护地域范围不得变更,并鼓励在原有保护地域范围内新增绿地;邙山渠、中州渠、秦岭渠、大明渠、大青渠、古洛渠、胜利渠、秦岭防洪渠、大新渠九条主要水渠保护地域范围要严格控制,对于目前保护范围内的建筑应逐步予以拆除。
城市景观:着重突出“十字”景观骨架
在中心城市,我市未来几年将着重突出“十字”景观骨架,即:以金谷园路—洛南行政中心轴线和隋唐洛阳城遗址轴线所构成的南北向城市景观风貌带;以洛河为轴,沿河两岸景观形成东西向城市景观风貌带。同时,根据城市不同的功能特色、时代特征和自然环境特征,有效继承和发展城市风貌分区特色。
按照规划,我市重点打造的景观风貌节点有:洛阳火车站广场、西出口、东出口、二广高速瀍河出口、国道323出口和二广高速龙门出口等6个门户节点,以及王城广场、牡丹广场、青年宫广场、新区行政中心、龙门高铁站、伊滨区中央商务区、隋唐洛阳城遗址宫城、涧西新商业中心等8个景观节点。
在景观廊道建设上,我市将加强城市南北方向景观视廊的预留与控制,延续“邙山晚眺”等传统廊道,重点加强邙山、周山、香山、龙门西山之间视觉通道的控制;通过生态绿化廊道的建设,使城市外围山体之间具有良好的视觉对望关系。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