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日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等八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我市将采取哪些举措强力推进八大科技工程?这些科技工程实施后将实现哪些目标?本报今起开设专栏进行解读,敬请关注
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好
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了一个热词,不断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各地也纷纷出台举措,加快发展这一绿色产业。
何谓战略性新兴产业?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那么,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市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1%,利润同比增长20.8%,税收同比增长22.5%,新增投资额同比增长53.9%,均明显高于同期工业增速。
信息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市已谋划或正在实施中移动呼叫中心、863软件孵化器、科技城、炎黄科技园、大学科技园、恒生科技园等12个信息产业科技园区以及嵩县等3个生物产业科技园区,并成立了电子商务与互联网、储能技术材料及智能电网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打造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根据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科技工程实施方案,下一步我市将围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电子信息、储能技术材料与装备、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强化项目支撑,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形成“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整体发展目标为:力争到2015年,在产业集聚区培育15个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科技园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行业领先的领军企业10家;新兴产业领域专利申请量超过4000件,占全市专利申请量的40%以上,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新兴产业高端产品50个;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12%,把我市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先导产业
“加快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有序推进,集中配置资源。”市科技局局长任常山表示,我市将率先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储能技术材料与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实现产业规模和技术的有效突破,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同时,将积极培育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先导产业,形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园区。
——积极推进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市装备制造的优势,以设计与工艺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和系统控制技术等装备技术为核心,加快机器人模块核心技术和功能部件开发,突破和掌握机器人产业的传动系统、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形成一批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业。支持开展智能装备产品设计、柔性制造、高速高精制造、自动化制造技术开发,形成一批智能化技术与装备和高速精密轴承等关键基础件产品,积极打造河南省智能装备制造基地。
——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光电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光电元器件、节能照明、平板显示等产业,推进产品升级和产业转型。加快发展信息技术服务、软件外包、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支持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鼓励软件企业、动漫企业合作开发工具软件和创意软件,提高动漫技术,尽快开发一批体现河洛文化特色的动漫产品,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动漫品牌。
——加快发展储能技术材料与装备。重点发展光伏及储能产业,加快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及关键材料、超级电容器、光伏装备、光伏并网电站等项目研发,延伸产业链条,引领高端光伏产业发展。积极发展风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重点发展风电轴承、叶片、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产品研发,提高风电产业的配套能力。
——提升新材料产业。重点开展钼钨钛材料精深加工、高品质靶材、铜铝复合材料、镁合金材料、特种电子气体、纳米钼材料、碳纤维等新材料关键技术研发,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积极推进在能源替代、能耗减量、资源化再利用、工业环保、系统优化等领域的研发,开展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装备和产品设计制造,研制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和产品装备,建设全国重要的节能环保装备基地。
——鼓励发展生物医物产业。抓住国家、省促进生物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机遇,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医药中间体、天然植物单体提取、兽用疫苗等领域的研发,尽快在关键技术和领域取得突破,努力使生物医物产业发展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加快实施这项科技工程过程中,我市将着力打造特色园区和产业基地,逐步形成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
根据规划,我市将以高新区、西工区、洛龙区、涧西区、伊川县等为重点,建设信息产业园区;以高新区、洛龙省级高新区、偃师产业集聚区等为骨干,建设光伏产业基地;以高新区、嵩县、伊川产业集聚区等为主体,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以涧西区、高新区、西工区、洛阳空港产业集聚区等为重点,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以高新区、涧西区、洛龙省级高新区等为依托,建设新材料产业基地;以高新区、洛龙省级高新区为载体,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区。通过园区和基地的载体作用,引导企业各种要素向园区集聚,靠核心项目延长产业链条,集聚配套企业,做大做强园区和基地产业规模。
本报记者 李江涛 通讯员 张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