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记者 吕诺) 国务院日前印发《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它描绘的我国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蓝图令人期待。
人均预期寿命比2010年提高1岁
2010年,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4.83岁。规划提出,到2015年,使全体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个人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间健康状况差异不断缩小,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人均预期寿命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1岁。
非公立医疗机构服务量达到两成左右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规划提出,需要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时,在符合准入标准的条件下,优先考虑社会资本。扩大社会资本办医的准入范围,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及境外投资者办医,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台地区人员)依法开办私人诊所。
规划提出,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城市,可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包括国有企业所办医院在内的部分公立医院改制重组,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疗机构。到2015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均达到医疗机构总数的20%左右。
同时,规划提出要遏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张势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
新农合和城居保补助标准每人每年360元以上
根据规划,我国将逐步提高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到2015年达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和费用支付比例。
规划提出,在全国全面推开提高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尿毒症等大病医疗保障水平工作,将肺癌等大病纳入保障和救助试点范围,并适当扩大病种范围,提高补偿水平。
九成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康复可在县域内基本解决
规划提出,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优先建设发展县级医院,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使90%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和部分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康复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
规划还提出,切实保障边远地区、新区、郊区、卫星城区等区域的医疗资源需求,重点加强儿科、妇产、精神卫生、肿瘤、传染病、老年护理、康复医疗、中医等领域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投向农村和城市社区等薄弱环节,保证基本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引导患者合理就医,保障群众就近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为了充实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规划提出,到2015年,通过转岗培训、在岗培训和规范化培养等多种途径培养15万名全科医生,使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均有全科医生。要为农村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为县级医院培养骨干医生,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医务人员到基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