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日前,《百部中国京剧经典剧目英译系列丛书》一期成果——《霸王别姬》等首批10部京剧英译本编写完成并出版。这是京剧的首个英译工程,也是第一次将整部京剧完整翻译成英语,将助力国粹走向世界。
1 英译剧目全为“老戏”
“西方的观众非常喜欢京剧,很多人痴迷于京剧的脸谱、戏服、韵调,但就是听不懂唱词,不了解京剧博大精深的内涵。”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孙萍告诉记者,作为世界三大剧种之一的京剧,今后在国外演出时,将摆脱“只识脸谱美,不明词曲意”的尴尬。
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介绍,70多年前,梅兰芳先生就把京剧传播到欧美。但限于条件,很多演出都只译出个故事梗概,外国观众只能从演员的动作、表情、韵调中猜测唱词含义和剧情,影响了京剧的传播效果和感染力。
该《丛书》计划收录100个剧目,全部为久演不衰、至今仍有较大影响力并具有代表性的“老戏”。首批出版的除《霸王别姬》外,还有《贵妃醉酒》、《打渔杀家》、《拾玉镯》、《盗御马》、《秋江》等。
按计划,《丛书》共将出版10辑,预计5年内完成。每辑收录10个剧目,每个剧目独立成册,其篇幅内容包括剧目赏析导读、文学剧本、曲谱(含五线谱和简谱)、穿戴谱等,佐以大量剧照与图样。此外,未来《丛书》将增加舞台演出示范录像,实现文字、图片与声音、影像两相参照。在中文演唱的同时增加英语字幕,使传播效果更充分、细致。
2 一个称谓十余种译法
“戏曲语言的理解是最大的困难。”孙萍说,“京剧有很多中国专有的称谓,要准确翻译十分困难。”举例来说,京剧唱词和念白中,丈夫、夫君、我夫、郎君等都是对情人、丈夫的称谓,但英语只有“husband”一词与之对应。
为准确表达剧情,编写团队翻遍了20多种英语词典,反复与参与编写的美国专家进行核对,最终根据不同剧目的剧情和人物关系,确定了“husband”、“lover”、“sweetheart”等十余种不同的翻译方式。
翻译京剧剧本,不仅要有深厚的表演功底,还要充分考虑中西方文化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差异。孙萍说,京剧词句非常具有空间感。例如,“参王驾来,问王安”这句,实际上表述的是两个空间概念。“参王驾来”表示在殿外准备要去参拜君王,而“问王安”则表示已在殿内的具体参拜动作,若直译就毫无艺术感。
另一个例子,京剧唱词中的唐诗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翻译时就意译为“On high,we would be birds,fly wing to wing”。而“露滴牡丹开”则译成“露水滴下来,牡丹张开嘴吸进去”,既符合原意,又符合英语的音韵。
3 《丛书》将成“国礼”
人大出版社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目前的市场调查来看,《丛书》的需求量很大。首批出版的200套共2000本图书已被抢购一空。我国驻多国使馆均提出要订购,计划将《丛书》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友人和相关机构。
孙萍表示,《丛书》未来还将作为重要的文化教材,进入各国大学的图书馆和遍及全球的孔子学院,让更多年轻的外国学生通过京剧了解中国。
4 打造京剧驱动型产业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说,文化不会自动走出去,一定要经过艰苦的努力。百部京剧英译经典,是一个非常有震撼力的新动作。
赵启正建言,“中国京剧百部经典英译系列”不能止于出版发行,而应该将京剧做成一个产业。好莱坞最近十年以来常言“故事驱动的创意产业”,即通过一个故事衍生出一系列的产品。如《哈利·波特》最初是一本小说,然后拍成电影,最后生产哈利·波特服装,建造哈利·波特主题公园。
京剧内容丰厚,有众多的故事,足以打造京剧驱动型产业。赵启正建议用电影、动画来推广京剧。赵启正还举例说,谈到《红高粱》,我们只知道张艺谋,却不知道莫言。电影在文化传播中的力量可见一斑。此外,借助电影、动画等形式,京剧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果。
(本报综合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