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6版:社 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烈士亲人陆续浮出水面
洛阳牡丹瓷亮相国际陶瓷博览会
冷空气影响不大 本周雨水仍少
博物馆再度招募志愿讲解员
“捐冬衣献爱心”增暖洛城
关爱老人 回馈社会
销毁问题贡橘
洛阳动漫博物馆试运行
河洛大鼓再唱响 文化遗产待传承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2 年 10 月 22 日 星期    【打印】  
热心人士纷纷提供线索、牵线搭桥——
烈士亲人陆续浮出水面
    保家卫国赴前线,埋骨他乡今人知。18日,本报刊登《让我们一起为烈士找家寻亲》一文后引起广泛关注,一些热心人士纷纷提供线索、牵线搭桥,烈士的亲人也陆续浮出水面。

    昨日,我们按照河北志愿者张红琢提供的线索,先后辗转伊川县高山镇方沟村与宜阳县柳泉镇方沟村,终于在宜阳县柳泉镇方沟村见到了李方荣烈士的亲弟弟李跃卿。我们在方沟村还见到了当年和李方荣烈士同时报名参军的老兵李铁站,听他讲述诸多往事。

    一同参军,丹东诀别

    李方荣烈士出生于1934年。在李铁站老人的印象中,这个比他小几岁的小兄弟身材高大,个性耿直,“是个爽朗的汉子”。两人虽年龄相差几岁,却从小就是亲兄弟一般的玩伴。

    1951年,年仅17岁的李方荣与22岁的李铁站相约为国效力,一起参了军,一起成为志愿军67军200师599团的战士。李铁站老人回忆,部队到达辽宁省安东市(现辽宁省丹东市)后,驻扎休整了三个星期。

    因为长途行军,加上条件恶劣,许多战士的身体都出现了异常。李方荣也出现了打摆子的症状。此时,部队要奔赴朝鲜战场,李方荣只好与其他患病的战士留在安东医院接受治疗。两人就此分别,想不到这竟是诀别。

    1953年,李铁站因为在一次战斗中被炮弹碎片炸伤右腿而住进医院。离开了紧张残酷的战场,李铁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和他在安东医院分别的兄弟。病情稍有好转,李铁站就向部队请假七天,架着双拐到安东医院寻找李方荣。

    但是,李方荣当年所住的病房中,已经住进了别的病人。医院的工作人员说,李方荣被别的部队调走了。从此,李方荣再无音讯。

    “父母终于可以安息了”

    “我哥当年参军时我只有两岁多,虽然对当时的事情我没有印象,但是战争结束后寻找大哥,成了我们家最重要的事情。”李跃卿说。

    李跃卿今年64岁。他家兄弟四人,李方荣是老大,李跃卿最小。

    朝鲜战争结束后,因为李方荣音信全无,柳泉公社于村大队给李跃卿家送了一块写有“烈属光荣”的匾额。(右图)但是,李家人一直不肯相信李方荣已经牺牲。他们多次向周边村子参军回来的人打听,但是答复都令人失望。

    李方荣的母亲思念儿子,已经到了痴狂的程度。她把儿子参军前的照片贴在床头,天天向过往的路人打听消息,还经常梦里突然惊醒,让李跃卿他们“快去给你哥开门”。“母亲经常抱着那块匾以泪洗面,51岁她就去世了,就是因为太想大哥了。”李跃卿哭着说。

    18日,朋友告诉李跃卿《洛阳日报》上刊登的烈士名单中,一位烈士的姓名及籍贯与他大哥相同,一种积压在李跃卿心头多年混合着亲情、思念、悲伤的感情终于释放了出来:“父亲去世前把我叫到床前说:‘你是咱家最小的孩子,我走了以后,你大哥的事情你要多费心啊。’我已经60多岁了,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父母终于可以安息了!”

    两位烈士的家人也有了着落

    同样是此番才让亲人心里有了着落的,还有烈士徐顺修。徐顺修家在洛阳北王村(今洛龙区李楼镇北王村),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徐英娃。今年73岁的徐英娃说,二哥上前线后,只给家里写过一封信,说部队天天打胜仗,后来就音信全无了。抗美援朝结束后,政府派人给徐家送来了200元钱和一张失踪军人证明。“我一直期盼二哥还活着。”徐英娃说,这次看到报纸,她才相信二哥早已离世。

    赵振通烈士的家人也找到了。

    今年70岁的赵芬若老人是赵振通的妹妹,她说,哥哥在家中7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生于1935年,是孟津县会盟镇扣西村人,1949年2月参军,1956年11月因积劳成疾在辽宁省锦州医院病故。1957年5月,赵家人凑够了前往辽宁的路费,并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协助下,到锦州将赵振通的遗骨背回了家,并在当地安葬。

    见习记者 郭秩铭 刘冰 文/图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