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11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重阳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10 月 23 日 星期    【打印】  
重阳

    秋色图(国画) 关一卉

    编者按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菊花、登高、茱萸乃至“每逢佳节倍思亲”,都已成为重阳节的主要文化符号。同时,今天也是老年人的节日,让我们对天底下的老人说——节日快乐!

    重阳说伟人情怀

    □宋殿儒

    每年重阳节,父亲总不忘念叨:“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特别喜欢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他说,这首词不哀怨、愁苦,而是满是豪情地述说家国情怀。

    由于父亲的点拨,我爱上了这首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自战国时宋玉的《九辩》以来,悲秋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主题。前人以重阳为题材的诗词,多借肃杀的秋色说哀情、诉别恨,少不得一个“悲”字,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悲”等。

    这首《采桑子·重阳》一扫古诗词的哀怨之情,激情昂扬,充满英雄气概。

    开篇之句“人生易老天难老”,极富哲理,揭示韶华易逝,人生短暂,唯有努力进取,建功立业,才不负此生。“岁岁重阳”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古有重阳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风俗。在历代诗文中,重阳节与菊花有不解之缘。身处逆境乱世的诗人,往往借写菊花表达厌战、反战之情。但毛泽东笔下的“黄花”既非供隐士高人“吟逸韵”的东篱秋丛,亦非令悲客病夫“感衰怀”的庭院盆景,而是经过炮火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吐芳的野菊。它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与象征的双重意义。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野趣、哲理于一炉。尽管“人生易老”,但革命者的青春是和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事业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并不叹老怀悲,蹉跎岁月,而是“只争朝夕”,奋斗不止。

    词下阕写凭高远眺,将词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一年一度秋风劲”,一个“劲”字,写出秋风的摧枯拉朽之势,极具刚劲之美。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色并没有让作者哀伤,而是使之振奋。诗人的感情和战士气质决定了他的审美选择“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词作于1929年10月,此时的毛泽东已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且身患重病。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边养病,一边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这年10月11日重阳节,毛泽东来到上杭,这时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菊竞相开放,毛泽东看到此景,挥笔写下了这首词。从写作背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泽东的伟人胸怀。在逆境中的他,毫无哀怨之情,唯有乐观看世界的革命英雄气魄和家国情怀。

    《采桑子·重阳》(书法) 李云良

    重阳话百岁人生

    □刘翠领

    首先,我要向已超过一百岁的和接近一百岁的老人告罪,这个题目多少会令他们有些不舒服。就像为九十七岁、九十八岁或九十九岁的老人祝寿,你说“祝你长命百岁”,听在老寿星的耳里还真不是滋味。他会想,难道我只剩下一两年好活吗?

    所有近百岁或已过百岁的老人都是福星。活到老,还要活得好,我的邻居是百岁人瑞,一提到人瑞,你可能认为他一定鸡皮鹤发,老得令人生畏。不,不,这个邻居是女性,还是个摩登的女性。或许你觉得不可思议,她每天都会在社区里开车兜风,晚上,隔三差五还会在家里举办舞会。不知从哪儿来一群老先生老太太,他们喝酒、聊天、跳舞、唱歌、读诗,真是快乐。

    其实,如果世间没有战争,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生活规律,不暴饮暴食,做百岁人瑞不是梦。

    百年人生像一首歌,可分起承转合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刚好都是二十五年。

    第一个二十五年,自我们呱呱坠地到二十五岁。人生从这个阶段“起”始,从嗷嗷待哺到牙牙学语,然后到读小学、中学、大学……没有机会升学的,仍可在家里或从社会上学做人的道理。等到二十五岁变得成熟,我们就开始负起一个成人应尽的责任。

    二十六岁至五十岁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创业、成家、养育子女、孝敬父母,在这一阶段,人得“承”受一切重责大任,就像一栋建筑的梁柱,要竭尽全力,历经人间风雨。

    第三个阶段指从五十一岁至七十五岁,这是人生的另一个高潮。人活一世,不能像骆驼一样永负重担。五十岁后,人生旅途已至中站,好像看戏看到一半,需要中场休息,然后,“转”入下一场精彩剧情。五十岁以后,我们要卸下责任,培养新兴趣,或游山玩水,或多读书、听音乐,重新发现人生的价值,以前无暇顾及的许多乐趣,此时应一一找回来。

    然后,我们进入第四个阶段“合”。七十六岁至一百岁时,我们与天地、自然合一,与朋友、子孙合一,终生未娶未嫁之人也要与自己的心合一。人生的最后阶段,我们要变“独乐乐”为“众乐乐”。当我们离开人世,留在脑海中的将是无憾与感恩。

    重阳诉游子乡情

    □陈君玲

    黄叶飘离,雁声零落,一弹指间,已秋意浓重,重阳也随之而来。

    重阳,总能勾起人的家园故国之思。秋末,稻粱成熟,佳酿已成,正是把酒话桑麻的好时候。三五乡人,备黄鸡白酒,谈一年雨水的丰寡、谷物的收成,感谢大自然的丰厚馈赠,对于太平年月的满足就在其中了。

    我记忆中的那些重阳节,母亲总是杀一只鸡,煮一锅自家收的花生、栗子,家人团坐,谈谈收成,看看秋色,平稳安适地度过。因其平淡,更见隽永,那种家常的、满足的感觉,长久根植于我的记忆深处。

    记得有一年,我在外地务工,恰好重阳当日返家。我在异乡搭上一班车,中途在一个小县城转车,抵达家乡的小县城后再换乘中巴……兜兜转转,竟走了一整天。黄昏时分,我倚着车窗看收尽了谷物的田畴,看黄叶翻飞的树林,看村庄上空袅袅的炊烟,思亲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此刻,家人应该在灶前忙碌吧,一定有鸡和栗子吧。用不了多久,我就可以和他们围坐在一起,细数一年的光阴赐给我们多少财富了。

    青色的炊烟慢慢淡去,一点点化入琥珀色的晚霞。后来,连晚霞也消逝了,夜色笼罩了田野,我们的车还在土路上颠簸。后来,中巴终于在小镇街头停下,我拎着行李,穿过浓重的夜色步行七八里路回到家。我和家人谈话,得知母猪又生了多少小猪,稻谷收了多少,花生收了多少。丰收的话题让家里的丰足气息更见浓郁。我想,重阳节时,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也许就是和家人团聚,享受现世安稳吧。

    多少年过去了,重阳夜归的事再未有过,那画面却长久留在我的记忆里。它一遍一遍提醒着我:家园如此美好,问君何忍远离?

    重阳植心田之菊

    □钟 芳

    在阵阵秋风吹拂下,菊花黄了,枫叶红了,芦花白了,重阳来了。

    菊花与重阳的渊源可追溯至古代。三国时,曹操写给钟繇的书信“九月九日,草木遍枯,而菊芬然独秀,今奉一束”说明,那时的重阳就有了君王赐臣下菊花让其簪之的习俗。明代鲁渊有诗《重九》:“白雁南飞天欲霜,萧萧风雨又重阳。已知建德非我土,还忆并州是故乡。蓬鬓转添今日白,菊花犹似去年黄。登高莫上龙山路,极目中原草木荒。”这表达了一个滞留异乡的白发老人,在重阳节到来时,看到菊花,怀念故土的情愫。

    几千年后,重阳的菊依旧芬芳。农历九月在民间有个很清雅的名字“菊月”。每逢重阳,人们在自家房前屋后堆叠菊山,饮酒赏菊作乐。王勃有诗“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平凡的乡村生活,有了菊花美酒的点缀,变得生动浪漫起来;孟浩然有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也为重阳留下光彩夺目的一笔;白居易有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字里行间洋溢着雅趣。

    在众多的吟菊诗人中,我尤爱田园诗人陶渊明。他爱菊成癖,每到重阳时节,山坡上到处绽开野菊,芳香弥漫。有朋友来做客,他都采菊相送,并吟诗道:“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在另一首诗中,他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仿佛看到诗人于黄昏时分,在东篱边采摘菊花的情景,田园生活多么令人向往。

    秋天因菊而美丽。这个深秋,我愿意在心田植一株清雅的菊花,让它的芬芳弥漫人生之旅。

    重阳登人生高峰

    □王 琴

    重阳节,父母仍坚持往年习惯——登山,既想看看自己到底老了没,又想向儿女们证明自己仍老当益壮。我遂父母心愿,带他们去登山,以此来贺重阳节,更贺他们还没进入老年之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每年重阳节,我总会听到父母一边高声念着刘禹锡的《秋词》,一边打点行装,准备登高,然后把快乐定格在秋天的高山流水、蓝天白云间。

    父母是不相信自己一年比一年老的,尽管有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为证。他们总想把人生的黄昏美景尽收眼底,于是,总爱登高。

    我们来到离家不远的栖霞山,登上碧云亭,偌大的枫林在朝阳的映衬中更显妖娆。登上山顶,放眼远眺,广阔的蓝天下飘着朵朵白云,透过茂密的树林,能看到农家和成熟的稻子,我们沉醉其中,被大自然的魅力所折服。

    黄昏将至,夕阳余晖下,红叶如画,行走在这美妙的画卷中,父亲脱口吟道:“举目尽兴赏,红叶满金秋。”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