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看豫剧《秦香莲》,包公在劝秦香莲时,唱道:“要吃还是家常饭,要穿还是粗布衣。”初听时,我不以为然,日子越久,越觉得它一语破的。
我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那时,物质生活远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人们的日常饭菜以红薯为主,但这简单的饭菜也能被妈妈做得有滋有味。
早上,学生要上学,家长要到生产队上工,匆忙中早饭来不及细做,人们多数时候吃水煮红薯。红薯又面又甜,水喝起来像放了糖似的。午饭多是红薯面条。把红薯面用开水烫过,揉匀,擀成面片,切成面条,煮熟后浇入蒜汁,滑溜爽口。晚饭则是小米粥红薯稀饭,吃起来又香又甜。
菜也与红薯有关。红薯磨碎后用水过滤,取出淀粉,做成凉粉,入口即化。也可以把红薯粉做成粉条,做菜时与别的菜搭配,极易入味。粉条煮熟后配以姜末、葱花、面粉,炸成丸子,外焦里嫩,吃起来唇齿留香。
时光荏苒,现在的生活比过去好了许多。人来客往中,我也吃过不少宴席。可我总觉得没有小时候吃的红薯饭香甜。
工作中,我曾陪客人吃饭。为了做好陪客,吃饭时我总在拿捏分寸,既不能因疏懒怠慢了客人,也不能太过热情过了尺度。遇到重要的客人,因太注重礼仪,我就像林黛玉初进贾府一样,“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那时,我吃的不是饭,是负担。
我也曾被人请吃饭。那时候,我满脑子想的都是请客之人所托之事要不要办、怎么办、万一出了问题又该怎么办。那时,我吃的不是饭,是纠结。
生活中,我也与家人外出吃过饭,虽然每次做生意的妹妹都抢着付账,但动辄成百上千元的费用还是让人心疼。一条鱼,230元;一盘蘑菇,180元……我感觉那时吃的不是饭,是钱。
要吃还是家常饭。吃家常饭,吃的是自己的,吃得踏实坦然;吃家常饭,无需顾忌他人感受,吃得轻松自在;吃家常饭,量入而出,没有多余的负担。正如做人,踏实做事,坦然对人,放下虚妄,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