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香梅在清洁果皮箱。 |
|
楚汉明在冲洗道牙。 |
|
熊建军将建筑垃圾装车。 | |
核心提示
每天,都有一些橘黄色的身影在街头忙碌,用自己辛勤的劳动保持着城市的洁净,他们就是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我们享受着他们的劳动成果,却很少在意他们的辛劳。今天是河南省第十五届环卫工人节,让我们通过与他们相伴相守的件件工具,了解他们的故事。
一把扫帚 平均“寿命”十多天
每天下班前,张花丽都要把扫帚整理好,放进路旁的简易工具箱。她今年54岁,是凯旋西路一环卫小组的组长。这个环卫小组有7名成员,负责凯旋路芳林路口至解放路口段的清扫工作。他们每天4时到7时进行第一次打扫,12时至14时进行第二次打扫。17时,他们下班,其他组接着负责夜间路面保洁。打扫时,他们要用大扫帚固定清扫路面两次,其他时间使用小扫帚清理路面上的杂物和尘土,一天下来,扫帚几乎不离地。
秋天,凯旋路两侧满是落叶。为保持路面整洁,张花丽和队员们每天先分配好区域,各司其职。一上午时间,100多米的路段,张花丽要往返清扫近20遍。从事环卫工作的十多年里,她每年都要用坏30多把扫帚,尤其是在清理路面积水积雪时,经常是一次清理就要用坏一把扫帚。
为了尽可能地延长扫帚的使用时间,每次发放新扫帚后,环卫工人们都会对扫帚进行“二次加工”:把从垃圾里搜集来的彩带、编织袋撕成条、扎成穗,固定在扫帚尾部,这样可以扩大清扫面积,压住扬尘并带走路缝里的泥土,扫地不起灰还特别干净。他们每扎一个大扫帚要用上两三个钟头,由于工作量大,扎好的扫帚也只能用上两周左右。
环卫工人手中与扫帚搭配的,不是簸箕而是一种特制的“保洁袋”。张花丽说,这也是他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的成果。“保洁袋”轻便、容量大,遇见刮风天气,垃圾也不会乱飞。此外,每个环卫工人的工具箱里还常备小铲子、油漆、夹子等物,用来对付粘在路面的口香糖、喷涂的非法广告和分散在绿化带内的废弃物。
目前,我市城市区道路清扫保洁面积共包括415条道路近2110万平方米,根据全市主次干道“一日两扫,巡回动态保洁不低于15小时”,支路、背街小巷“一日一扫,8小时保洁”的要求,每位环卫工人每天平均要用手中的扫帚来保证5000平方米左右责任区域的清洁。
一辆垃圾车 数趟往返中转站
7时许,伴随着“祝你生日快乐”的乐曲,熊建军驾驶着垃圾运输车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辆密闭式自卸垃圾机动车车身为银灰色,长3米,分驾驶室和密闭式垃圾车厢,车身贴着“保洁车”的标志和红白相间的反光车贴。
“机动车跑得快,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垃圾清运现场,全封闭的垃圾车厢还能避免二次污染。”熊建军说,他负责辖区内大件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突发垃圾的清理,包括中州路解放路口至定鼎路口段、道南路和金谷园路等主要干道和8条较小的街道。
车刚发动,环卫工人们的电话便一个接一个地打来。9时许,他的垃圾车已清运5处建筑垃圾、1处生活垃圾,并分两次送往附近的垃圾中转站。他每天平均要收集运送两车垃圾,重约2吨。
“与生活垃圾不同,建筑垃圾一般量大分散,且沙土较多,如果不及时清理,很容易污染周边环境。”在金丹路的一处围墙旁,熊建军弯腰拾起堆放的煤渣和废木料放进车内,并将地面遗留的煤灰也一并打扫干净。
熊建军说,由于工作特殊,他必须全天随时待命。5年来,他已记不清楚多少次在午夜时接到电话,奔赴现场帮忙处理运输车辆散落在路面的沙石,“第一时间把垃圾仔仔细细地清运完,我就感觉心里踏实”。
目前,我市每天产生近1500吨垃圾。对于沿街商户垃圾实行容器化管理,由环卫部门垃圾车上门收集,每日早、中、晚各1次,繁华区域实行商户经营活动不终止,收集服务不停止;居民庭院垃圾就近进入生活垃圾中转站,中转站垃圾箱满即走、车走地净;站内无垃圾积存,无杂物堆放,定时消毒。此外,还有一批像熊建军这样的机动人员,随时清运大件垃圾和突发垃圾,保持道路的整洁畅通。
今年,全市维护更新人力垃圾收运车辆3500台,购置建筑垃圾专用收集车6台、专用收集箱24个;还建立生活垃圾倾倒许可制度,并形成了生活垃圾桶(箱)对车、车对站、站对场的全过程密闭收运体系。
一个果皮箱 一天需要清理两次
何香梅从事环卫工作4年多,主要负责周王城广场四周道路的清扫、保洁。
我们在人民西路见到她时,她正在进行当天最后一次果皮箱的清理工作:打开果皮箱门,抬出里面盛垃圾的内筒,将垃圾倒入垃圾车内,再用干抹布擦去果皮箱上灰尘,用湿抹布擦拭箱身,遇到难以擦掉的污垢时,她还要用洗衣粉和钢丝球清理。
每清洁完一个果皮箱,何香梅都要直起身,向后仰几下。“弯腰时间太长,伸伸腰缓解一下腰疼。”何香梅笑着说。周王城广场人流量大,人民东路和人民西路上每隔50米就设置一个果皮箱,广场周围共有20多个。“因为垃圾较多,每天要清理两次果皮箱,12点至下午2点一次,下午5点一次。”何香梅说,这两个时间段在附近活动的人流量较少,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清理果皮箱时对他人的影响。
每天,周王城广场周边道路及果皮箱清理垃圾约有50立方米,需用垃圾车拉两三趟。其中,果皮箱的垃圾能占到垃圾总量的一半。“每次看到有人主动走到果皮箱旁扔垃圾,或是一次没扔进又弯腰拾起再扔时,我就很感动。”何香梅说,近年来市民的文明素质普遍提高,主动将垃圾扔进果皮箱的人越来越多。然而,果皮箱的损坏率一直居高不下,有的果皮箱新安装两天就被人为损坏。1997年至今,全市果皮箱数量由489个增至10433个;可每年果皮箱的损坏率为60%,且居高不下,多为人为损坏。一般一个果皮箱的使用寿命为两年,但目前我市很多果皮箱要一年更换两次,使用寿命大大缩短。环卫工人们希望,公众能自觉爱护果皮箱。
一件黄马甲 形影不离保安全
侯志平今年44岁,自2008年起从事环卫工作。有时,她4时就要上路清扫,而有时23时才能下班回家。由于所负责路段车流量较大,为了保障自身安全,带有反光标志的黄马甲就成了侯志平的“护身符”。
侯志平说,一些司机在车辆行进中往马路上随便丢弃垃圾,给环卫工人的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十字路口、偏僻路段和照明不是很好的路段是环卫工人在工作中受伤的高发路段。”西工区环卫局副局长李遴凌说,此外,凌晨和车辆高峰时段是环卫工人受伤的高发时段。目前要求环卫工人在凌晨和中午进行两次普扫,部分特殊路段需要24小时保洁。一些主干道路的快车道可用清扫车替代,但大量慢车道、人行道和其他不适宜清扫车工作的路段和场所,必须依靠人工。
为保证工人安全,西工区环卫局配发给环卫工人带有反光标志的环卫春秋装和夏装每年更新一次,冬装每两年更新一次。除了黄马甲,更多人自觉不在马路上随手丢弃垃圾,自觉保证合理车速,注意避让,才是对环卫工人更有效的“护身符”。
一辆多功能洗扫车 效率等同50人
楚汉明是西工区环保队伍中凯旋东路组的环卫工人,23日下午,他跟随一辆多功能洗扫车清洗凯旋路芳林路口至解放路口段的马路道牙。对于当天的工作,楚汉明感到很轻松,“跟车出来干活,能省不少力,不仅干得快,还弄得很干净”。
这里的道牙一般一周清洗一次。使用多功能洗扫车需要两名环卫工人配合工作,一名负责开车,另一名负责用高压水枪清洗道牙。楚汉明跟在多功能洗扫车的右后方,一边随车辆缓慢前行,一边用手中的高压水枪冲洗道牙,水枪后的管子连接在车辆出水口处。遇到公交站牌,他便放慢速度并调整高压水枪的出水方向,避免水渍溅到候车人身上。车辆行至路口时,他关闭高压水枪,待车辆掉头后,再开启水枪,冲洗另一侧道牙。
市城市监察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一直注重提升环卫工作的机械化程度,全市环卫专用机械车辆由15年前的89台增加至如今的232台。其中,50余台多功能洗扫车是主力军,可同时进行清洁路面、吸附灰尘、回收清洁污水、冲洗道牙等多项工作。遇到路面污染较严重时,全市8台高压冲洗车可随时投入使用。此外,他们还配备了建筑垃圾收集车、小型生活垃圾收集车、拉臂钩车等多种环卫机械车。
“环卫设施机械化将是我市未来环卫工作的新趋势。”该负责人表示,机械化作业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以多功能洗扫车为例,一辆车一天的工作效率等同于50个环卫工人;机械环卫车清洁的干净程度也比人工的高。
虽然环卫机械化有众多优点,但购车投入较大,作业过程中的油耗也很大。此外,一些环卫工作并不能完全由环卫机械来代替人工,如在机械车辆清扫完后,还需人工对清扫后的路面进行保洁,清理路面局部新产生的垃圾等。
目前,我市环卫工作机械化主要集中在城市主要道路,今后将在提升机械化程度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机械环卫工具的种类,目标朝着“机械化清扫,人工保洁”的方向发展。
相关链接
环卫工人节的由来
1959年10月26日,国家主席刘少奇亲切接见全国劳动模范、淘粪工人时传祥时说:“我当国家主席,你当淘粪工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人民的公仆。”少奇同志的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环卫工人,对于提高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引起全社会对环卫工人和环卫事业的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87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率先设立了“环卫工人节”,日期就定在10月26日。这一创举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在建设部、中国建设建材工会和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积极推动下,在各地人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先后有河南、广东、广西、海南、天津、山东等全国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立了环卫工人节,占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总数的45.2%;有沈阳、昆明、武汉、成都、呼和浩特等408个城市设立环卫工人节,占全国668个城市的61%。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