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媒体报道,“莫言醉”的商标可能以税后1000万元成交,身价较当年的注册费1000元跃升万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很忙,比莫言更忙的是忙于开发莫言、开发他作品乃至开发他老家高密和山东的人们。消费莫言、消费诺奖已经成了10月以来最热门的文化产业现象。
首先被消费的是莫言的文学作品。自从获得诺奖后,莫言的各类书被抢购一空,书城一天能卖4000册书,于是市面上各类出版社乃至盗版商的加印纷纷出笼。目前各地不同版本的莫言图书多达几十种,号称拥有版权的出版方超过15家,盗版商则无可计数,但实际仅有三四家获得了合法授权。
其次被消费的是莫言本人。第一个被消费和踏平的是莫言老家的门槛,莫言文学馆二期扩建工程已确定年内开工,还要限制会员级别。
最后被消费的是关于莫言的一切,以榨干他一切的狂欢之态势。借用当地官员对莫言父亲的劝说,“莫言已经不是你的儿子,屋子也不是你的屋子了”。现在莫言旧居改造已提上议事日程,图书馆、纪念馆呼之欲出,连高密街头的火烧和烧鸡都标上了莫言的简介。最后的高潮是把高密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投资6.7亿元弘扬红高粱文化”的新闻,虽然高密新闻中心及时出面澄清,但也可见名人文化产业的威力,真可谓莫言“得道”,高密“成仙”。
借用莫言手稿中的自嘲:“只因高密少名人,故将莫言捧上天,但愿今后三十年,故乡能出真圣贤。”目前种种对莫言的消费行为正应了诺奖评委会的颁奖词——“魔幻的现实主义”。如何将虚无的文化或虚幻的圣贤与现实经济紧密结合呢?
其实文化产业有其自然规律,民心认可与否更无法速成。大力开发莫言旅游文化产业是好事,但一切应在尊重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下进行。正如拙政园瘦西湖的明清苏商文化底蕴是长久积累而得,京津胡同也浸染着数十年来的民生百态,文化经济的发展需要立足百姓民生,经年累月的凝练和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才能使文化基业润物无声、点滴入心,让更好更快的文化产业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