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感言
针头线脑说来很小,却蕴藏着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学问。夏邑的实践生动地印证了这样的道理:看似不起眼的缝纫线,硬是让他们做成了世界第一;打火机、宫灯旗穗等小产品,占据了全国的大市场;美味可口的食用菌,摆上了千家万户的餐桌……更重要的是,这些从小处着眼的大产业吸纳消化了成千上万的劳动力,使昔日孔雀东南飞的农民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细细一线穿南北,小产业带动大就业,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富百姓,夏邑牵住了县域经济“牛鼻子”,解决了诸多民生大事,体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
就业是民生之本,产业是就业之源。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始终是我们绕不开、躲不过的难题。立足自身实际,找准定位,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变人口资源优势为人力资本优势,做大产业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是实现强县富民的有效途径。
连霍高速夏邑出入口,“打造世界第一缝纫线”的巨幅招牌分外夺目。
在这里,一根细细的缝纫线将夏邑与世界紧密相连:16万锭生产线的产品,全部出口给世界最大的缝纫线经销商美国NE公司。
在这里,25万锭缝纫线生产设备正在安装调试,总装机容量超过40万锭的河南大洋纱线有限公司,即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缝纫线生产企业。
人口120万的夏邑县,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长期以来,人们除了种地,没有更多的就业选择。
“人多”曾经给我们带来的是压力,40万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成为我们沉重的负担。
“人走”曾经给我们带来的是无奈。为了更好地生活,从土地上走出来的25万农民纷纷“孔雀东南飞”,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守望着家园。
产业不兴,就业无门;产业不兴,富民无路。
做大做强产业,铺就富民之路,是党性和良知的考验,是清醒与忧患的倒逼,是肩上和心头的重任,是理性与执著的探索。
穷则变,变则通。必须立足于实,立足于转。在第二、第三产业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我们只有顺应趋势引产业,围绕禀赋育产业,苦干巧干抓产业。
细细纱线打开产业发展之门。过去人多是负担,今天人多是资源。针对夏邑人口多、人力资源丰富的县情,我们将劳动力转移引导到纺织服装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抢抓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加速向内地转移的机遇,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力促产业扩张,把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成产业工人,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现强县富民。
主动出击“走出去”,千方百计“请进来”,全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我们创新招商方式,改革招商体制,搞活招商机制,发挥招来一个、引来一批的联动效应,130多家企业先后落地,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出嫁”夏邑。“河南省服装产业基地”、“河南省知名纺织产业集聚区”称号实至名归。
160万锭纺纱,7000万件服装、5万吨织布年生产能力,纺纱、织布、染整、服装加工一整套产业链,成为全省县域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20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从无到有,分列连霍高速两侧。“三农”底色上描绘出新型工业化的美好蓝图。
产业的迅速发展与用工瓶颈的矛盾日益突出,用工问题成为头等大事。只有转变领导方式,主动出击,扑下身子,才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细细纱线引出就业扶持之策。为保障纺织服装产业用工需求,我们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走村入户宣讲夏邑纺织服装产业优势、就业政策、便利条件,引导农民到产业集聚区就近就地就业。
为使企业员工“招得来,留得住;安下心,扎下根”,我们在养老、子女入学、法律援助、购房入户等17个方面为在本地就业者提供优惠待遇,完善了工龄补贴、工作环境、劳模评定、大病救助等11项保障措施。
产业集聚区员工活动中心,电影院、网吧、健身房、浴池、宾馆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满足新生代农民工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细细纱线破解农民就业瓶颈。现代企业对员工素质、技能要求高,而刚从土地上走出来的农民综合技能低,怎么办?我们创新工作思路,将职业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有效嫁接起来,利用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政策资金和学历资源,将学校延伸到工厂,将课堂设在车间,直接为企业储备和输送合格员工,有效解决劳动力“富余”与“短缺”的结构性矛盾。
优良的环境,优厚的待遇,完善的服务,人性化关怀,细细纱线引领3万多名农民从田间走向车间,成为产业工人。
细细纱线催生传统产业升级。快速发展的纺织服装产业,仅仅把3万多名外出务工的农民留在了家门口,相对于80万农民、40多万富裕劳动力的数字,纱线之细难以完全承担就业之重。
我们意识到,要想承载更多的就业,传统优势产业更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体。
我们出台政策,引导纺织服装与宫灯旗穗制作等传统优势产业一同搭建就业平台,把产业做在家门口,实现农民就近就业。
打火机组装、食用菌种植、手工艺品加工是群众创业就业的主渠道。但受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制约,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抗风险能力差,生存勉强维系,不成气候。
我们全力支持特色产业壮大:为企业融资担保贷款,对分散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进行整合,免费为特色产业培训经纪人,成立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这些产业逐渐成为有力吸纳就业的生力军。户户有工厂、人人生产忙,加工链条延伸到乡村,车间建在农民家门口,不能在产业集聚区就业的农民,坐在家里就能数票子。
细细纱线拉动新型城镇化。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加速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全县44个新型农村社区相继开工建设,农民过上城市人生活的多年心愿即将成为现实。
细细纱线维系粮食安全。“三化”协调,“粮”为基础。发展工业不能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夏邑作为全省粮食主产区,保粮稳粮始终是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
但是,作为弱质产业,粮食种植业增长空间小,农民增收渠道窄、比较效益低。土地分散、增产不增收、市场竞争力弱,农民种地热情不高,保农保粮困难重重。既要保粮,又要增收,传统的招数很难保证粮食的增产增效,保粮更难落到实处。
跳出农业看农业,依托产业转方式。我们在实现农民多元灵活就业基础上,开展大规模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将一家一户零散的土地规整,交给专业合作组织和种粮大户,科学管理,机械耕作,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夏邑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土地流转了,农民身份转变了,除土地流转收益外,离土不离乡的农民成为农业高效园区的产业工人,多了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
细细一线穿南北,铁肩担起富民志。牢牢抓住产业带就业这根富民之线,以线带面,线面结合,主动作为、持续作为、务实作为,我们一定能够描绘出夏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宏伟画卷。
(作者系中共夏邑县委书记 编辑 刘玉梅 胡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