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楼林立,商贾云集,作为区域性商务中心的西工区风采尽显。 许健 摄 |
|
特约记者 吴言
10月25日,投资80亿元、规划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的隋唐洛阳城九洲池遗址保护暨丹尼斯城市广场项目隆重奠基。这是我市“六加一”攻坚战十大文化产业项目之一,也是西工区“十二五”规划的一个旧城改造龙头项目。
10月26日,红山乡柿园村整村征迁协议签订工作正式开始。总占地面积约602亩、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的五洲国际(洛阳)工业博览城,将在这里落户。项目建成后,年营业额可达100亿元。
“商务兴区,工业强区。”2012年,西工区大力实施服务业、洛阳工业园区、旧城旧村改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城市精细化管理、改革开放、民生改善、社会管理等“八大提升”工程,全面助推“六加一”攻坚战,着力打造区域性商务中心区、现代化工业新城区和近郊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三大板块”, 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该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8亿元,两项指标全市均排名第一;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亿元,同比增长17.6%;固定资产投资64.8亿元,同比增长25.0%;税收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17.8%。在三季度全省五项指标排序中,西工区成为我市唯一单项指标全部进入前100位的城区。
“五大中心”高点建设“区域性商务中心区”
王府井、百货楼、新都汇……商贾云集,游人如织,最高日接待量超过12万人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6年全市第一,2500多家三产服务企业使西工稳居全市商贸中心区的龙头地位。
传统服务业持续提升,现代服务业培育繁荣。
——金融服务业高度集聚。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四大国有银行汇聚西工,海通证券、中国人寿等知名证券保险公司争相进驻。目前,西工区各类金融机构达78家,银行、证券机构分别占全市总量的76%和71%,已经形成层次多样、功能齐备、聚合力强、辐射范围广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全省一流的金融生态环境。
——信息产业异军突起。洛阳信息科技城进驻电子商务、软件研发、物联网等信息企业183家,年营业收入约2亿元,“朝阳产业”成为西工区三产服务业的一支生力军。按照西工区“十二五”规划,洛阳信息科技城将建设成中原地区最大的集科技园、软件园、培训学院等为一体的科技综合城市体,打造洛阳市乃至河南省的“硅谷”。
——现代物流业初具规模。总占地面积600余亩、总仓储面积近20万平方米,3家大型物流企业超过30亿元的年交易额显示了物流企业的发展潜力。随着中储生产资料物流园区、洛阳国际口岸物流园区项目的加紧建设,将初步形成功能完善、配套齐全、辐射广泛的区域性物流集散地。
——楼宇经济快速发展。按照“一楼一色”的思路,培育了一批专业化、智能化、现代化、总部型的经典商务楼宇,让商务楼宇变成“垂直印钞机”。截至2012年9月,西工区拥有商务楼宇57栋,入驻企业2943家,其中总部型和500强分支机构45家,初步形成全市楼宇经济聚集区,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商贸、金融、信息产业、物流、总部楼宇,“五大中心”的建设,使西工区正在从一个传统的商贸中心区,转型提升为一个集聚度更高、辐射力更强、特色更突出的区域性商务中心区。
“产城融合”深度打造现代化工业新城区
红山乡是西工区唯一的农业乡。随着“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战略的实施,这个远离城市中心较为偏僻的山乡,正逐步成为一个宜工、宜商、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区。
在红山东部,洛阳工业园区的建设,使西工区由“商贸兴区”一枝独秀转为“工商并举”两翼齐飞。
大投入、大提速、大提效。伴随国机重工产业园、一拖工业园、正大产业园等一批国内行业龙头项目的引进实施,洛阳工业园区实现了质的飞跃。截至今年9月,园区累计引进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56个,吸引外来投资73亿元,进驻企业36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0家,主导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区域竞争力快速提升。(下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