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感言
眼光有多远,世界就有多大。汲取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矿竭城衰”的教训,叶县人立足于实,立足于早,立足于效,立足于好,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品质,在资源开发的初始阶段,大力发展链式产业和循环经济,实施产业转型,走出了一条深度开发、多业并举、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叶县的“盐经”值得我们深思量、细品味:必须牢牢把握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高起点谋划,前瞻性布局,注重科技创新,拉长产业链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我省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少,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唯有转变观念,更新思路,由细微入手,从现在做起,调结构促转型,找准突破口,才能棋高一着赢先机,先人一步领风骚。
叶县产盐,盐田面积400平方公里、储量3300亿吨,被国家专门机构命名为“中国岩盐之都”。
自20世纪80年代发现特大盐田后,叶县历届县委、县政府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制盐和盐化工的产业格局。虽称“岩盐之都”,但产业层次、集中度、技术装备和品牌效应等,与“都”相差甚远。
作为一个成长型的资源县,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潮中如何发展?怎样赶超?凭啥持续?国内外资源型城市“矿竭城衰”不乏先例。叶县起初喜获资源,一度怀着“大发展”的冲动,有水快流,粗放制盐,导致土地碱化、饮水氟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我们深知,靠拼资源、牺牲环境换来一时的高增长,它不叫“发展”,叫“破坏”。作为初始开发的盐资源大县,如何摆脱“资源陷阱”,形成资源综合利用的科学认知和行为自觉?如何穿新鞋走新路,探索出盐产业发展的新路径,进而支撑矿业城市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这条路,考验着盐都儿女的智慧和勇气;这条路,拷问着叶县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唯一途径是科学发展,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靠“转”形成发展优势。
立足于深,搞好资源链式开发。作为资源县,提升发展质量,加速科学发展,实现发展可持续,是叶县的必然抉择。我们努力做强盐产业,建设盐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拉长产业链,充分利用盐的科技特性,突出“三条主线”,打造盐都品牌。
着眼优势产品,做强煤盐化工。紧盯盐化工与煤盐化工等下游产品,引进纯碱、PVC型材等项目,实现从单一制盐向多品种化工的系列延伸。随着一批大项目竣工投产或开工建设,叶县年盐化工产品达150万吨,成为中南地区重要的盐化工基地。
瞄准精深领域,做细日用化工。大力拓展盐利用新领域,依靠生物科技开发美容、洗浴、保健、医疗等10大系列千余种产品,实现盐从单一餐桌调味品向高附加值日用化工产品的快速转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开拓绿色产业,做活盐文化要素,做大盐文化旅游。规划现代盐产业观光线路,建设总投资8亿元的中原盐湖度假村,筹建盐文化博物馆、盐主题公园,实现从单一二产向涵盖三产的全面拓展。
要利用,更要保护,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面对众多投资企业的上门“相亲”,我们在盐产业开发中着重处理与把握好三种关系:
坚持质与量的统一,从起步就占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有针对性地提高招商选资门槛,重点引进高关联度、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的企业开发叶县盐产业。中国盐业、东方希望、平煤神马等知名企业相继落户,直接催生和集聚了一批盐企业。盐业物流、神鹰制盐等项目的装备和工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把握快和慢的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发的进度和深度,科技说了算,技术不成熟的宁可不上或缓建。今年以来,对7个项目亮了红灯。坚持这种资源观,叶县为后人留下了永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注重当前和长远的协调,着重发展循环经济。今天的绿水青山,就是明天的金山银山。我们一开始就把生态环保作为盐产业发展的生命线来坚守,围绕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变废为宝。制盐和盐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集中回收利用;各种废渣及废灰用于生产新型建材……叶县盐产业,靠生态环保赢得发展、赢得未来。
立足于早,培育非盐支柱产业。再多的资源,也有用完耗尽的时候;再好的行业,也有潮起潮落的风险。在做强做优盐产业的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早,大力扶持和发展非盐产业,为资源县固本强基。
对已有主导企业,我们以园中园建设促集群发展、集约经营,以内引外联促做大做强、提档升级,机械装备、皮鞋、清真牛羊肉等非盐产业异军突起,河南隆鑫机车公司成功上市,“金牛足”清真软包装产品走出国门,非盐产业日益成为叶县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立足于好,发展新兴服务业。新兴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先导。对于叶县来说,它的作用十分突出。我们大力发展科贸、物流等新兴服务业,特别是紧盯汽车“后市场”,加快建设投资8.5亿元的飞宇国际汽贸城,着力打造豫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的汽车商贸第一城,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人气集聚,进一步构建以盐产业为主、新兴服务业大发展的新格局。
让全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奋斗方向。
我们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推进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金钥匙,既解决工业用地矛盾,又力保耕地不减少、粮食不减产、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地位不动摇。
得益于工业经济奠定的产业基础,我们把全县516个行政村统一规划为116个新型农村社区,开工67个、初具规模32个。社区全部建成后,全县农村建设用地将由目前的24万亩减少到12万亩,发展用地难题迎刃而解。
社区建好了,群众入住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不能让群众住着新房子,勒紧裤腰带,天天为致富发愁。
占地5万亩的盐都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快速推进,漯河双汇、郑州春畦等农业企业相继入驻,带动土地集中流转21.6万亩,催生专业合作组织172家,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8家,广大农民不出家门就实现了“既收地租,又拿工资”的梦想。
生活在环境优美的社区里,工作在厂房林立的园区中,忙活在集中流转的土地上,农民就地变工人,不离乡不离土就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
新路径带来了新生机和新活力。2011年,在全省108个县(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中,叶县前移13个位次,晋位全省前10快县(市)的第七位。
用一颗真心为民,用一颗恒心做事。勤劳智慧的88万叶县人民,沿着“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阔步迈向幸福和谐新生活!
(作者系中共叶县县委书记 编辑 王晖 龚砚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