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二十周年表彰大会会场。 |
|
核心提示
11月2日上午,省市相关领导,科技部、火炬中心、驻洛科研院所、大中型国有企业负责人和高新区社会各界的1000多名干部职工齐聚洛阳歌剧院,随着庄严的国歌响起,精心筹备的高新区庆祝建区20周年大会正式拉开序幕。
与此同时,群贤荟萃的高新区新兴产业发展论坛华丽开幕,12个在建项目竣工投产、12个亿元项目开工兴建、19个亿元项目集中签约——高新区用一份份沉甸甸的成绩单,为建区2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11月2日晚,灿烂的焰火冲天怒放,把火炬大厦映照得分外迷人,将庆祝建区20周年活动推向高潮。
1 20年,高新区交出令人欣喜的答卷
20年,高新区从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成长为一个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青年。
20年来,高新区在科技部和省市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抓经济谋发展、抓项目促创新、抓建设美环境、抓民生保稳定,将一块昔日的荒滩、村落,变成一座活力四射的创业之城。20年来,高新区先后进行了六期自主开发,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近40亿元,建设了总长度53公里的园区主干道和近百公里的水、电、气、暖、通信等管道网络。20年来,高新区开发规模逐年扩大,开发面积不断增加,功能日臻完善,建成区面积已扩展到现在的近15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到3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6%……
20年,高新区的经济、科技、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高速增长,创新成效显著,园区和谐稳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跃升至第30位,知识产权创造与孕育能力排名第18位,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硅材料及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新材料国家新技术产业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称号。
2 20年,从无到有,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20年来,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30%的增速,技工贸总收入从1992年的7347万元发展到2011年的1051亿元。“十五”末,全区经济总量占全市的5.8%,到“十一五”末,所占比重增长到12%。建区时,全区仅有企业55家,目前全区各类企业总数已经超过1200家。“十一五”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比“十五”末增长1.1倍、产值增长3倍、增加值增长2.9倍、利润增长3.3倍、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倍。
20年来,高新区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构筑了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硅光电、生物与医药、新能源等为代表的产业支撑体系。该区瞄准战略投资者,紧盯产业化大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工作,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2.78亿美元,是1992年的30倍;外商投资企业29家,引进美国微软、霍尼韦尔,德国IBO,瑞典山特维克等世界500强企业4家;与5家央企洽谈合作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152亿元,已落地4个项目,投资总额76亿元;中航锂电新能源产业园、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中心、中硅光伏产业园、北航科技园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一批集商务商业、居住休闲、自然生态等于一体的高端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初步形成了产业园区与功能性园区互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3 20年,从小到大,一座科技新城茁壮成长
这20年,高新区发展空间迅速扩大,区域面积由5.6平方公里增至96平方公里,园区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
这20年,高新区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全区汇聚了中船重工725所、洛阳轴承研究所等14家科研院所,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研究中心3个、企业技术中心2个,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4个,博士、硕士800多名;高新技术企业69家,占全市的67%、全省的14%。高新区建设了30万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孵化、加速园区,搭建了行政办公、技术转移、知识产权、人才、科技金融、信息和国际合作七大公共服务平台。
建区20年来,高新区承担各类科技计划立项2836项。2011年,全区专利申请量达1296件,其中发明专利占34%,是“十五”末的9.5倍。高新区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国家知识产权兴贸试点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国家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试点基地”。
4 “十二五”,面向未来信心满怀
下一步,高新区将积极推进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要内容的二次创业,掀起新一轮发展高潮。
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整体思路是:实施六大工程,推动五个转变,争创四大优势,实现三个创新,突出两个重点,建设一流园区。
实施六大工程即实施项目建设、经济转型、基础设施、安全稳定、民生改善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六大支撑性工程。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加快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加快产城融合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科学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推动五个转变即推动经济发展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推动招商引资向招才引智转变、推动产业发展向健康协调转变、推动科技孵化向高端研发转变、推动投入向民生改善转变。
争创四大优势即争创辐射带动周边互动发展的功能优势、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良好的综合管理和基础设施优势、高端领军人才的优势。
实现三个创新即努力实现思想观念、发展理念的创新,体制机制、综合管理的创新,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研发的创新。
突出两个重点即在一切工作中突出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硬环境建设、突出以支持服务企业创新为重点的软环境建设。
建设一流园区即找准标杆园区,紧盯发展目标,落实工作任务,全力以赴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 特约记者 王思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