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一头是全市工业领域半数以上的就业大军,一头是占全市七成以上的工业增加值,我市的产业集聚区如一根扁担,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挑起民生保障和经济发展两项重任。
吸纳剩余劳动力的“磁石”
■在家门口就业不再是梦想
不久前,27岁的洛宁县河底镇村民李志强结束了在南方打工的生活,成为中扩赠品玩具(洛宁)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回忆起几年来的“南漂”生活,李志强感慨颇多。3年多来,他先后换了6份工作,最长的干了10个月,最短的仅有3个月。
如今,李志强每周都能回趟家,帮家里料理农活,为孩子辅导功课,给老人看病买药。他说:“跟亲人在一起,没有了后顾之忧,感觉日子更有奔头了。”
几年前,能在家门口就业还是众多农村外出务工者的梦想。如今,随着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纷纷落户,这一梦想的实现已变得不再遥远。据洛宁县产业集聚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洛宁县产业集聚区增强承接产业转移针对性和吸引力,成功引进了香港中扩玩具、宁波天恩框业等一批劳动密集型项目,实现就业1万余人。
■为用工企业解决后顾之忧
“免费接受岗前培训,就业后还能拿到政府发放的就业补贴,这些优惠政策让我们觉得很贴心。”手捧培训结业证书,19岁的青年农民工王雪梅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为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鼓励劳动力就地转移,为用工企业解决后顾之忧,洛宁县每年安排500余万元用于农民工专项培训。该县对在本地就业的农民工,给予就业补贴或试用期生活补贴,县、乡财政先后拿出200余万元,对新进企业人员每月给予就业生活补贴,连续补贴6个月,保证农民工能够招得来、留得住。
洛宁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仅是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我市产业集聚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吸纳就业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数据显示,目前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28.8万,同比增长三成。洛新、宜阳、洛宁、伊洛、洛龙、洛阳工业、伊川等产业集聚区的就业人员,均超过1万。
汇集优势产业的“聚宝盆”
■“10分钟经济圈”里的产业传奇
在位于偃师市岳滩镇的三轮摩托车产业集聚区内,大阳、大运、珠峰、雅迪、盛江等国内知名摩托车品牌企业在园区工业大道两侧排列。在不足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整车及零配件企业有160多家,形成了“10分钟经济圈”。
“组装1台三轮摩托车,调集所有的零配件仅需10分钟,完成组装下线仅需84秒。”偃师市产业集聚区主任王东海介绍,目前除了发动机和轮胎,三轮摩托车的其他所有零部件这里都能生产,国内前10强三轮摩托车企业均在集聚区落户。全国每3台三轮摩托车中就有1台产自偃师,园区内生产的7大系列20多个型号的摩托车,占了国内市场40%的份额。
在该集聚区,我们看到,投资6亿元的盛江工业园项目北部生产车间已经封顶,西部车间正在进行钢构施工。该项目可年产两轮、三轮摩托车30万台和发动机40万台。
该集聚区以三轮摩托车制造为主导产业,汇集了诸多辅助性工业企业,形成了超百亿元的产业链。其集聚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便捷的物流有利于生产企业间的运输和协调,可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二是多种企业的集聚,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企业间相互合作与竞争。三是产业集聚提高了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率。
■从燃油到建材的全产业链之路
“从建材、矿泉水瓶,到化纤布料,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石化产品,其原材料都能在我们集聚区里找到。”石化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蒋红星说。
在吉利区石化产业集聚区,中石化洛阳分公司1800万吨/年炼油扩能改造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项目有望于今年年底前正式动工。而围绕石化下游产业链的几个重头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当中。
目前,石化产业集聚区已进驻80多家石油化工和化学新材料产业企业,围绕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化学新材料、化纤纺织等产业打造的产业集群轮廓逐渐清晰。石油化工产业的集聚发展将有效改善产业分散、企业关联度不高、原料就地消化能力弱、产品结构不优、生产规模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等问题,有效拉动石化下游产业链延伸发展。
相关链接
我市有17家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2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0平方公里。今年1月至9月,全市17家省定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662.7亿元,同比增长42.9%,高于全省产业集聚区投资平均增速4.9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227.2亿元,同比增长16%。近年来,我市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通过相关产业的集聚、集群发展,形成了装备制造、有色金属、能源电力、石油化工、硅光伏及光电等五大优势产业。2011年,五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930.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