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扶贫开发工作,是实现福民强市总体目标的必由之路。昨日举行的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总结了新时期十年(2001—2010年)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部署了新阶段十年(2011—2020年)扶贫开发的总体任务,并明确了13项主要任务。
新时期十年,我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0多万
我市是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之一,贫困地区大部分在深、石山区,基础设施薄弱,低收入人口多,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市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扶贫开发工作开始于1986年,经过“大规模扶贫开发(1986年至1993年)”“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年至2000年)”和“新时期扶贫开发(2001年至2010年)”三个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2001年至2010年,全市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38.6亿元,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0多万。5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551元提高到2010年的4511元。
扶贫标准调整,我市近61万扶贫人口将得到帮扶
根据有关要求,我市将国家和省新定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我市新的扶贫标准。在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且有劳动愿望的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都是新阶段十年扶贫开发工作主要对象。同时,我市秦巴片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革命老区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
今年年初,栾川、嵩县、洛宁、汝阳、宜阳被核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栾川、嵩县、洛宁、汝阳还被列为秦巴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伊川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继续得到国家、省扶贫开发资金的重点支持。
根据测算,我市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有60.8万。下一步,我市将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做好建档立卡工作,实行动态管理,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
锁定13项主要任务,助力贫困地区发展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注重政府扶持、社会帮扶与自力更生有效结合,实现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要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鼓励和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
为加快新阶段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我市确定了13项主要任务:
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 到2015年,具备条件的贫困地区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有较大改善,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50%以上。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
特色优势支柱产业 到2015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结合当地特色优势,形成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特色支柱产业,扶贫工作重点乡、重点村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力争实现扶贫对象一户一个增收项目。重点支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旅游业、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到2020年,贫困地区要形成优势明显的特色支柱产业体系。
饮水安全 到2015年,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饮水安全工程自来水入户率超过90%。到2020年,农村居民安全饮用自来水得到全面保障。
生产生活用电 到2015年,全面完成我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电网改造升级任务。到2020年,全面建立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用电保障体系。
交通建设 到2015年,基本实现农村公路养护常态化和所有行政村通客车。支持有条件的自然村硬化通村公路。到2020年,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水泥(油)路,进一步推进村庄内道路硬化。
农村危房改造 到2015年,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5万户;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实施无障碍改造。2020年以前,所有贫困户住上安全房,贫困地区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教育就业 到2015年,贫困地区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在60%以上;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超过省90%;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提高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水平。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发展远程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职业教育稳定就业率在90%以上。
医疗卫生 到2015年,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实现每个乡(镇)有一所政府办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社区)有标准化卫生室(医疗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7%以上,门诊统筹全覆盖基本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有1至2名全科医生。到2020年,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公共文化 到2015年,基本建立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每个县拥有1家数字电影院,每个行政村每月至少放映1场公益数字电影;行政村实现通宽带,自然村和交通沿线通信信号基本覆盖。到2020年,健全完善广播影视服务体系,自然村实现通宽带;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有文化大院(文化活动中心)。
社会保障 到2012年,基本实现对农村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到2015年,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到2020年,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人口和计划生育 到2015年,重点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9左右。到2020年,重点县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逐步实现人口自然增长率省定目标。
林业和生态 到2015年,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分别比2010年年底增加5个百分点、20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分别比2010年年底增加7个百分点、35个百分点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2%以上。
邮政通信 加强贫困地区农村邮政网络建设,到2015年完成贫困地区空白乡镇邮政局所和行政村邮站建设工作。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邮政网络更加健全,邮政物流配送进一步发展。
本报记者 李江涛 通讯员 汪旭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