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署12日发布《世界能源展望》预计:到2017年美国将超越沙特成为全球最大产油国,到2035年美国将基本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支撑国际能源署论断的最主要论据是近年来美国页岩油气产量增长迅猛,而其背后推手主要是技术进步和价格杠杆。
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资料,美国页岩气产量在2010年达到5.0万亿立方英尺(约1400亿立方米),约占干气产量的23%,而在2000年页岩气产量比重还不到1%。美国政府认为,页岩气是美国天然气产量最主要增长源,目前已开采量仅占技术上可开发储量的1%到3%,到2035年页岩气产量将达9.7万亿立方英尺(约2716亿立方米)至20.5万亿立方英尺(约5740亿立方米),约占干气产量的37%至60%。
除技术进步外,美国页岩气近几年井喷式的发展也离不开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天然气井口价格一直徘徊在每千立方英尺(约28立方米)2美元左右,但2000年以来天然气价格突然大幅攀升,到2008年已逼近每千立方英尺8美元。正是受价格驱动,美国页岩气产量才节节攀升。不过,到2011年天然气价格又降至每千立方英尺4美元,这可能导致美国页岩气投资开发速度减缓。
尽管页岩原油产量能否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仍未可知,但美国成为原油头号生产国的判断并非毫无依据。其实,美国一直都是全球主要原油生产国。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数据,2011年美国原油产量达日均565.801万桶,仅次于俄罗斯和沙特,位居世界第三,约相当于俄罗斯原油产量的60%。
但是,国际能源署的预测还是几乎颠覆了关于国际能源格局的传统印象,甚至提出了美国能源独立的可能性,对此有两方面仍值得进一步推敲。
首先,非常规油气资源并非美国独有。其次,能源自给自足的论断需要更多数据支撑。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