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 平
(一)未来,正在走近;共识,已经形成。
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由路径,这是把握未来的重大抉择。
(二)当今时代,城市间的比拼,关键看发展的效益和水平。
在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暨第三季度工作会上,“着力打造效益洛阳”被摆在“五个洛阳”之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传统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着力打造效益洛阳”,既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科学发展的“洛阳解题”,也是决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洛阳必须”。
(三)效益洛阳,是福民强市的“加速器”。
效益是生命,效益是根本。没有效益,发展就不能持久;没有效益洛阳,福民强市就没有源头活水。
效益洛阳,就是洛阳在科学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最大化。
效益洛阳,要求结构调整与稳定增长并行,两个轮子一起转。
(四)回首过往,洛阳经济转型始终贯穿一条红线,那就是对效益洛阳的不懈追求。
新一拖、新重机、新河柴、新洛轴,一大批改造项目的实施,使装备制造技术水平大幅跃升——效益是技改项目的“风向标”;
硅光伏、新能源、节能环保装备、生物制药,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势头正猛——效益是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核动力”;
牡丹产业化、畜牧产业化、“三篇文章一起做”,农业产业化方兴未艾——效益也是传统产业升级的“支撑点”。
(五)观念的改变,不可能奏其效于一时;矛盾的解决,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打造效益洛阳,实现科学发展,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中国制造”面临世界新格局的大背景下,洛阳的发展也面对诸多挑战和瓶颈。
今年前10个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部分县(市)区重点项目进展不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整体效益水平没有明显改观;签约的408个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仅占12.9%,符合产业导向的好项目稀缺;信息产业总体规模小,市场认知程度不高,品牌效应低下。
诸多“短板”和“软肋”,制约着洛阳实现效益;诸多“挑战”和“危机”,逼迫着洛阳追求效益。
问题蕴含答案,危机充满转机。
(六)打造效益洛阳,要扭住“优化”不放松。
“优化”,要着力调整洛阳经济结构,推动洛阳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实现“四化”同步发展。
微观来说,在工业领域实现专业化分工,做大做强研发和营销,使企业结构从“橄榄型”真正转变为“哑铃型”,产业层次从低端迈上中高端,让企业成为效率更高的创新主体。
宏观来讲,在追求效益的征途中,既要有“顶天立地”的具有支柱作用的大企业,也要有“铺天盖地”的富有增长活力的中小企业,更要注重培育发展“异军突起”、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具体来做,优化,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壮大实体经济,用好虚拟经济;优化,是破解环境制约,研究“无地自容”怎么办,筹划“无中生有”怎么搞;优化,是“龙头带动,错位竞争,技改提升,集聚集约”,用机制创新作保障,以科技创新为动力。
(七)打造效益洛阳,要紧扣“增长”不动摇。
增长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当前,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最有效抓手,就是重大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就是靠项目投资进度加快经济发展速度、靠项目投资规模做大经济发展总量。
去年,我市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超过3950个,超出年初计划近10%。但放眼全国甚至省内兄弟城市,我们依然存在大项目少、新项目少、好项目少“三少”现象,这是洛阳的“疼痛”。
赢了项目,就赢了增长;输了项目,就输了全局。“大招商,招大商”,我们要“踏石有痕、抓铁留印”。
谋划项目,我们要立足战略高度、着眼长远,多些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引进项目,我们要创新思维、多措并举,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以项目引项目;推进项目,我们要积极破除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坚持实行项目首席服务官制度、项目推进工作例会制度,不断加强项目服务和保障。通过一个个项目建设,打造一个经济平稳增长的效益洛阳。
(八)“优化”预约未来,“增长”把握当下。
当“优化”和“增长”真正成为效益洛阳的驱动双轮,福民强市必将获得强劲的动力,必将迎来成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