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藕 |
| 筛选 |
| 挖出这根1米多长的藕,老常开心地笑了 |
| 锁定位置 |
|
“冷比霜雪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秋冬时节,莲藕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近日,在孟津县会盟镇扣马村的一片荷塘里,我们用镜头记录下了挖藕工辛勤劳作的身影。
初冬时节,荷塘里已没有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致,取而代之的是枯黄的荷梗歪斜地躺着。远远望去,十几名挖藕工正弯着腰站在塘中挖藕。
这片荷塘有20多亩,承包人是偃师邙岭人周凤亭。每到莲藕成熟时,老周便陆续从邻近几个村召集挖藕工。今年,他共招了13名工人。
老周说,如今,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会盟一带职业挖藕工的数量已经越来越少,扣马村现在只有二三十人从事挖藕工作。“这活儿太苦,如今的年轻人大多不愿干,而以前的老手多半转行了。”挖藕工常晓伟说。
46岁的常晓伟是会盟镇台荫村人,从事挖藕工作已经15年,挖藕经验颇为丰富。十几年来,陕西、山西以及豫西许多地方的荷塘里都留下了他的脚印。
“干挖藕这活儿,先得有力气,再加上些技巧就行了。”老常笑着说,虽然这片荷塘他只分了半亩地,但要全部挖完最少得3天。一般情况下,藕在地下半米,挖藕第一铲是试探藕的位置和深度,之后顺着藕的走向慢慢挖,尽可能挖出完整的藕,这样才能卖得上价钱。
“容易挖的地每天可以出200多斤藕,难挖的只能出50多斤藕。”老常说,开工前,雇佣双方先商定好工钱。这片地雇佣双方定好的工价是每公斤1元,昨天他挣了50多元。
老常一家四口人,妻子农闲时在家给鞋厂加工鞋底,儿子上高中,女儿中专毕业后去北京打工了。
“想到有许多人正在吃自己亲手挖出的鲜藕,心里也挺满足的。” 老常笑着说,如今,虽然有了挖藕机,但机器挖藕容易伤到藕,影响卖价,还缩短藕的保存期,因此,“这挖藕工我还能再干些年”。
本报记者 鲁博 文/图